青蒿鳖甲汤组成_青蒿鳖甲汤组成的药物中含有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青蒿鳖甲汤组成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青蒿鳖甲汤组成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1.???????????

2.荨麻疹止痒用什么中药 中药方对症治疗才有效!

3.伤寒论基础用方的精华汇总

4.遗传性荨麻疹怎么治疗

5.地黄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6.有谁知道治疗白血病的偏方吗?

青蒿鳖甲汤组成_青蒿鳖甲汤组成的药物中含有

???????????

       答案:B

       B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青蒿鳖甲汤、清暑益气汤、连朴饮和玉女煎的组成药物的掌握情况。青蒿鳖甲汤和玉女煎的组成药物中有知母而无黄连,连朴饮的组成药物中有黄连而无知母,唯清暑益气汤的组成药物中黄连与知母同用。

荨麻疹止痒用什么中药 中药方对症治疗才有效!

       最好的做法是:

       1、把甲鱼壳放微波炉里转转,转多长时间自己掌握,一般转到甲鱼壳微黄。

       2、然后用小锤子或锤药臼把它捶碎后密封保存。

       3、食用时放入适量开水煎服即可。这样喝进去吸收才好。

       甲鱼的背甲,药名称为“鳖甲”,具有抑制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蛋白、散结消肿的作用,可提高抗肿瘤的免疫能力。

       因为甲鱼壳有较浓重的气味,粘性也很大,打成粉后,磨粉的机器上会留下它的气味和粉末,极难清理,会影响到其他药物的加工,所以一般药店不愿意加工的。

扩展资料

       甲鱼壳的功效与作用

       1、抗疲劳

       因为甲鱼壳中含有丰富的甲鱼多糖,这种物质可以转化成能量被人体吸收,可以提高人体的耐缺氧能力也能加快身体内乳酸代谢,能促进人类体虎恢复,身体的抗疲劳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预防癌症

       甲鱼壳中含有多种天然药用成分,它能增强人体的抗病毒能力,也能消灭人体内的多种致病菌,可以防止人体组织细胞癌变,而且能让人体内已经产生的癌细胞缩小或消失,平进适量服用能有效预防癌症发生。

       3、提高身体免疫力

       甲鱼壳中含有的甲鱼多糖,还能提高人体的溶血能力,可以促进免疫球蛋白再生,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经常食用,能让人体免疫力明显提高,增强人体素质,维持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好处。另外,甲鱼壳还能维持,人体血液内白细胞数量的稳定,能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它们也是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4、防病治病

       甲鱼壳不单能食用,还能入药,它入药以后药用价值特别高,能治疗人类的软骨病,也能预防缓解人类的关节炎和腰腿痛。甲鱼壳还能滋阴补血,也能退热,化于他对女性难产和人体高热,以及产后体虚都有出色治疗作用。

       

参考资料:

凤凰网-甲鱼壳磨粉?不靠谱

伤寒论基础用方的精华汇总

       1 荨麻疹止痒用中药需对症治疗 1、风热相搏

        (1)症状:症见风团色红,遇热增剧,得冷则瘥,恶风微热,口湖心烦,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祛风清热。

        (2)用药:消风散加减,药用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蝉衣、石膏、知母、生地黄、胡麻仁、甘草。

        (3)用药加减:咳嗽痰黄,加桑白皮、竹茹;大便干结,加紫草、冬瓜仁;心烦,加栀子、珍珠母;咽痛,加板蓝根、大青叶。

2、风寒外袭

        (1)症状:症见风团色谈红或白,径涉冷水或吹风受寒后加重,得暖则轻。自觉恶寒恶风,口渴,芳薄白,脉浮缓。治宜疏风散寒。

        (2)用药:麻桂各半汤加减,药用麻黄,桂枝、白芍、羌活、独活,荆芥、白鲜皮、生姜、炙甘草、红枣等,

        (3)用药加减:手足冰冷,加当归、党参;易出杆,着风即起,加龙骨、麻黄根。

3、脾胃湿热

        (1)症状:症见皮肤起红色风团,发疹时院服疼痛难忍、拒按,或则坐卧不安。不能进食,倦怠无力,大便溏泄,间或秘结,苍黄腻,脉濡数。治宜清肠泄热,利胆化湿。

        (2)用药:除湿胃苓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药用茯苓、苍术、白术、厚朴、山栀、茵陈、泽泻、

        薏苡仁、积壳、大黄。

        (3)用药加减:有虫积,加乌梅、槟榔;便秘,加大黄。

4、热毒陷营

        (1)症状:症见发病突然,风团弥漫全身并量大片鲜红色,瘙痒剧烈,并伴高热恶寒,口渴喜冷饮,甚或面红目赤,心烦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溏薄,舌红菩黄,脉洪数。治宜泻火清营,凉血解毒。

        (2)用药:清瘟败毒饮加减,药用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金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

        土茯苓、块滑石、生甘草。

        (3)用药加减:面赤加金银花、蒲公英;口喝加天花粉;大便秘结,加大黄;明痛,加牛蒡子、桔梗。

5、卫外不固

        (1)症状:症见风团多为针头或豆大,少呈大片,伴体弱多汗,顽固难治,苦薄舌淡,脉沉细,

        治宜固表敛汗祛风。

        (2)用药:玉屏风散加减,药用黄芪、白术、防风、牡蛎、碧桃干、浮小麦、牛蒡子、蝉蜕、苍耳子、生甘草等,

        (3)用药加减:自汗不止,加浮小麦、五味子;恶风恶寒,加桂枝、麻黄。

6、阴虚火旺

        (1)症状:症多发于午后或夜间,风团时隐时现,面色萎黄,偶

        有头晕目花,潮热颓红,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滋阴降火。(2)用药: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药用当归、生地黄、何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钩藤、甘草等。

        (3)用药加减:伴心烦、心悸,加麦冬;伴盗汗,加浮小麦;夜寐梦多,加酸枣仁。

7、气血两虚

        (1)症状:症见风团不息。食纳锐减,夜寐欠安,神情疲惫,面色苍白,肢软无力,动辄气喘,唇甲色淡,舌胖体嫩,质淡,脉细弱。治宜补血益气。

        (2)用药:八珍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当归、丹参,炙鸡金、焦六曲、炒枣仁、合欢皮、炙甘草。

        (3)用药加减:大便稀,加山药、芡实;瘙痄则烈,加防风、刺蒺藜。

8、心阴不足

        (1)症状:症见风团隐红,发病多在情绪波动或心神不宁之际,伴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红,脉细数。治宜补血宁心。

        (2)用药: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药用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芍、茯神、何首乌、龙骨、牡蛎、珍珠母、远志、五味子、炙甘草。

        (3)用药加减:遇风加重,加黄芪、防风;顽疹痒剧,加全蝎、钩藤、刺蒺藜;烦躁不安,加郁金,柴胡。

9、虫积伤脾

        (1)症状:症见患儿身体消瘦,面黄或有白斑,时有脐周疼痛,偏嗜零食。睡中磨牙,便常规示寄生虫卵多为阳性,苔白或腻,脉需。治宜驱虫健脾,消食化滞。

        (2)用药:化虫丸合保和丸加减,药用使君子、槟榔、苦栋根皮、木香、茯苓、山楂、神曲、白术、甘草。

        (3)用药加减:胃脘疼痛、饮食难进,加炒枳壳、厚朴;脘腹胀痛、烦躁不宁,加炒枳壳、生大黄。

       

2 中药内服方 药方1

        组方:荆芥12克,防风、乌梅、五味子、丹参、蝉蜕各9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每天1剂,分2次服用,以红糖或白糖为药引。

        疗程: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服下1个疗程。

        功效:祛风清热。适用于风胜热盛型荨麻疹,风团色红,遇热增剧者。

药方2

        组方:紫草、刺蒺藜、苦参、茯苓各15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 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每天1剂,分2次服用。散风法

        疗程: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服下1个疗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痒。适用于风胜热盛型荨麻疹,风团色红,遇热增剧者。

药方3

        组方:苍耳子、地肤子各15克,刺猬皮、桑叶、白鲜皮、牡丹皮各9克,甘草6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服下1个疗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痒。适用于风胜热盛型荨麻疹,风团色红,遇热增剧者。

药方4

        组方:地肤子30克。

        制法:上药加水500毫升浸泡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250毫升,加入红糖调味。

        服法:每天1剂,分2次温服。

        疗程:连续服用7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服下1个疗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痒。适用于风胜热盛型荨麻疹,风团色红,遇热增剧者。

药方5

        组方:蝉蜕600克,刺蒺藜300克,蜂蜜500克。

        制法:将蝉蜕炒焦研末,蒺藜研末,加蜂蜜适量制成部节个丸剂,每丸10克。

        每次服用1丸,每天2~3次。

        服法: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服下

        功效:清热祛风止痒。适用于风胜热盛型荨麻疹,风团色红瘙痒者。

药方6

        组方:生麻黄3克,乌梅肉6克,生甘草9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每天1剂,分2次服用。

        服法: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天。

        功效:疏风止痒。适用于风寒外袭型荨麻疹,疹色淡红或白,吹风受寒加重者。

药方7

        组方:防风6克,生黄芪、生乌梅、制首乌各15克,地肤子、地龙、牡丹皮、甘草各10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每天1剂,分2次服用。

        服法疗程: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天。

        功效:祛风除湿止痒。适用于风寒外袭型荨麻疹,疹色淡红或白,吹风受寒加重者。

药方8

        组方:麻黄10克,桂枝12克,甘草6克,白芍20克,生姜4片,红枣4枚。

        制法: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连续服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天。

        功效:疏风散寒,祛风止痒。适用于风寒外袭型荨麻疹,疹色淡红或白,吹风受寒加重,自觉恶风恶寒者。

药方9

        组方:夜交藤200克,苍耳子、刺蒺藜各100克,白鲜皮、蛇床子各50克,蝉蜕20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2 000毫升浸泡20分钟后,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服法:每天1剂,分2次服用。

        疗程:连续外用5天为1个疗程,服用1~2个疗程,

        疗程之间间隔1~2天。

        功效:疏风通络止痒。适用于卫阳不固型荨麻疹伴自汗者。

药方10

        组成:冬瓜皮干品100g,荆芥、金银花各20g。加减:风寒型,去金银花,加桂枝。

        制法:每日1剂,加水5L,煮沸30分钟,取液200ml,加白糖适量,温服。余液洗浴全身,多浸洗皮疹部位,每日2次,5日为1个疗程,至皮疹消退。

        功效:疏风通络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药方11

        组方:羚羊角屑、白鲜皮各30、防风30克,人参7克,黄芩21克克,杏仁30克。

        制法:将诸药择净,研细备用。每次12克,加清水适量,煎至半时,去渣取汁,加黄酒30毫升,煮沸饮服,每日3次。

        功用: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遍身痒痛,心胸满闷等。

药方12

        组方:鬼箭羽、白蔹、白蒺藜、白矾各30克,防风60克,甘草3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捣细,和匀即成。洗浴后,先用粟米粉适量拭身,而后取药末6克,每日3次,温黄酒适量送服。

        功用:行气活血,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累医不效者。

药方13

        组方:白蜜1份,黄酒2份。

        制法:将上药择净,煮沸,空腹饮用,每日3次。

        功用:养血祛风。适用于瘾疹,瘙痒不止等。

药方14

        组方:丹参45克,人参、苦参、白花蛇6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和匀

        即成。每次6克,甘草酒适量送服,每日3次。

        功用:清利湿热,解毒止痒。适用于皮肤瘾疹,赤癜瘙痒,随搔生疮等。

药方15

        组方:苍耳子、苦参、白蒺藜各60克,蝉蜕30克。

        制法:将诸药择净,研细,炼蜜和丸即成。每次6克,每日3次,温黄酒适量送服。

        功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痒痛,或有细疮等。

       

3 中药洗浴方 1、花椒皮煎剂

        材料:干花椒皮100g。

        做法:干花椒皮100g置于容器内,加入沸水500ml,浸泡24小时。滤去花椒皮,留取花椒水。治疗时以花椒水涂于患处即可止痒、消除水肿;也可在花椒水中加人适量的维生素C,则效果更佳。

        功效:花椒其味辛、性温,气味芳香,具有温中散寒、燥湿杀虫、行气止痛的功效,外用杀虫止痒,常用于疥疮、湿疹或皮肤瘙痒的治疗,此外花椒水外涂具有表面麻醉、利湿的作用,可以迅速缓解荨麻疹症状,其治疗效果迅速而明显。

2、荆芥枝花洗方

        配方:荆芥30克,七叶一枝花、防风、大青叶、苦参各15克。

        制法:取以上5味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去渣取汁,倒人盆中。

        用法:趁热洗熏患处,每次熏洗15~20分钟,每日1~2次。

        功效:解毒燥湿,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3、徐长卿合剂

        组方:徐长卿、防风、艾叶、当归各50g。

        制法:用温水浸泡20分钟,煎20分钟,过滤备用,等药液温度降至40C左右时,用纱布蘸药液在患处擦洗,直至风团疹面发红为止,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1剂可反复煎洗数次。

        功效:徐长卿味辛,性温,归肝经、胃经,具有祛风化湿、止痛止痒的功效;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艾叶,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当归为活血化瘀要药,其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可补血止痛、活血化瘀,四味中药皆为治疗风疮、疥癣、隐疹要药,配伍使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作用,煎或洗剂可使热气内注、温经散寒、宣通血脉,共收奇效。

4、苍矾煎剂

        组方:明矾50~150g、炒苍耳子30~90g。

        制法:取明矾50~150g,敲碎,炒苍耳子30~90g,加水1000~1500ml,文火煎沸30分钟(婴幼儿药量、加水量均减半),用药液温洗丘疹及痛痒处。轻者每日煎洗1次,重者每日煎洗2次,一般煎洗3~5天即痊愈。

        功效:明矾,其味酸、涩,性寒,有小毒,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用可止血、止泻、化痰。苍耳子,其味甘,性温,归肺、肝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的功效,此二药相合,可散肌表之风寒邪气,又可祛肌表之湿邪,邪气去除则营卫调和,疹消痒止,此法简单易行,疗效明显。

5、百部洗剂

        组方:百部30~60克。

        制法: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钟,弃渣留汁。

        用法: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外洗患处,或洗后再加热水浸洗全身。

        疗程:以痒止为度。

        功效:清热祛风止痒。适用于风寒外袭型荨麻疹,疹色淡红或白,吹风受寒加重者。

6、枫香洗汤

        组方:枫香250克,川芎、川大黄、黄芩各60克,苦参90克,当归60克,甘草、射干各60克,川升麻30克,蛇床子3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研细,和匀即成。每次150克,水煎取汁,洗浴患处,每日3次。

        功用: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风瘾疹。

       

4 中药外敷方 1、白矾膏

        组方:白矾150克,黄酒50毫升,童便100毫升。

        制法:将诸药择净,同人锅中,煮沸,文火收膏即成。每次适量,用棉签蘸药外涂患处,每日3次。

        功用:清热祛风止痒。适用于瘾疹等。

2、荆风散

        组方:大风子50g、荆芥穗50g。

        制法:大风子50g,捣碎,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冷却至35C后使用,荆芥穗50g,粉碎,过120目筛,装人布袋内备用。先将大风子水涂于患部,稍干后将荆芥穗粉均匀散布患处,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揉搓,摩擦至手掌与患部产生热感为度,早晚各1次。

        功效:大风子味辛,性热,有毒,具有祛风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荆芥穗味辛,性微温,归肺经、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两药配伍可加强疏风、散寒、止痒的功效,使用此方药时配合用手掌来回反复摩擦的方法,可在局部产生热量,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3、马齿苋

        组方:新鲜的马齿苋适量。

        制法:马齿苋清洗干净,最好用盐水浸泡几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将清洗好的马齿苋捣烂,如果能取其汁的话更好,把捣烂后的马齿苋或汁液直接敷涂于荨麻疹患处5—10分钟,每天可进行1—3次,直到荨麻疹的痛、痒及疹子等症状消除。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凉血、杀菌消炎、散瘀消肿、止痒止痛,适用于荨麻疹、湿疹等多种病症。

       

遗传性荨麻疹怎么治疗

       1.小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细辛、半夏、干姜。

        2.大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桂枝、石膏、杏仁。

        3.麻黄汤的主治病证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

        4.桂枝汤的主治病证是: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5.桑菊饮的功效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6.银翘散的功效是: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7.败毒散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人参、甘草。

        8.小青龙汤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麻黄、细辛。

        9.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脉滑实,治当选用:大承气汤。

        10.阳明热结阴伤,便秘,小便数多,趺阳脉浮而涩。治当选用:麻子仁丸。

        11.黄龙汤的功效是: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12济川煎的功效是:温润通便。

        13.增液承气汤的功效是:滋阴增液,通便泄热。

        14.大黄附子汤主治: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弦紧者。

        15.济川煎主治:便秘,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舌淡脉虚者。

        16.麻子仁丸组成中含有:小承气汤。

        17.黄龙汤组成中含有:大承气汤。

        18.脾阳不足,久痢赤白,脐腹冷痛,四肢不温,脉沉弦者。治宜选用:温脾汤。

        19.脾约证,见大便燥结难解,小便数多,苔黄少津,脉浮涩。治宜选用:麻子仁丸。

        20.寒积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四肢厥逆,苔白,脉弦紧者。治宜选用:大黄附子汤。

        21.黑逍遥散组成中含有:柴胡、白芍、地黄、甘草。

        22.四逆散组成中含有: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23.纳谷不香,腹中雷鸣下利,心下痞硬而满,干呕而烦。治宜选用:甘草泻心汤。

        24.外感初起,身热头痛,恶寒无汗,腹痛下利,舌苔薄白,脉浮弱。治宜选用:人参败毒散。

        25.小柴胡汤的主要功用是:和解少阳。

        26.逍遥散主要功用是:调和肝脾气血。

        27.主治病证以痞、呕、利三症并见为特点的方剂是:半夏泻心汤。

        28.主治病证中以寒热往来,伴有口苦而呕,咽干目眩等症为特点的方剂是:小柴胡汤。

        29.逍遥散中使用薄荷的主要意义是:疏肝调达。

        30.银翘散中使用荆芥、豆豉的主要意义是:解表透邪。31.清骨散的功用:泻火养阴,退热除蒸。

        32.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33.患者胸胁不舒,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小腹坠胀,月经错后,临经腹痛,脉弦而虚。治宜选用:逍遥散。

        34.患者带下,色黄而稠,小便浑浊,阴肿阴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选用:龙胆泻肝汤。

        35.白头翁汤最适用于:热毒血痢。

        36.六一散最适用于:暑湿泄泻。

        37.芍药汤最适用于:湿热痢疾。

        38.辛凉透表方是:银翘散。

        39.辛寒清气方是:白虎汤。

        40.清热凉血方是:犀角地黄汤。

        41.苦寒直折方是:黄连解毒汤。

        42.凉营解毒方是:清营汤。

        43.白虎汤主治病证中的主症是:壮热烦渴。

        44.小柴胡汤主治病证中的主症是:往来寒热。

        45.青蒿鳖甲汤主治病证中的主症是:夜热早凉。

        46.泻白散主治病证中的主症是:皮肤蒸热。

        47.清营汤主治病证中的主症是:身热夜甚。

        48.小建中汤可用于:中焦虚寒的虚劳发热证。

        49.吴茱萸汤可用于:肝寒犯胃证。

        50.症见胁脘灼痛,呕苦吐酸,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选用:左金丸。

        51.症见胃脘冷痛,吞酸嘈杂,呕吐涎沫,舌质淡嫩,苔薄白滑,脉沉迟。宜选用:吴茱萸汤。

        52.中焦虚寒,痰浊内阻证。选用理中汤,宜加:半夏、陈皮。

        53.脾胃虚寒,脾虚不摄的多涎证。选用理中汤,宜加:乌药、益智仁。

        54.中焦虚寒,兼外感风寒证。选用理中汤,宜加:桂枝、生姜。

        55.脾阳不足,胃寒气逆证。选用理中汤,宜加:丁香、蔻仁。

        56.六一散适用于:外感暑湿的身热泄泻证。

        57.葛根芩连汤适用于:阳明协热下利证。

        58.理中汤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腹满,吐利证。

        59.半夏泻心汤适用于:中虚寒热互结的痞、呕、利证。

        60.白术芍药散适用于:脾虚肝强的腹痛泄泻证。

        61.大柴胡汤和四逆散两方中含有的相同药味是:枳实、芍药。

        62.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中含有的相同药味是:半夏、黄芩。

        63.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均含有:人参、大枣、甘草。

        64.四逆散和大柴胡汤均含有:枳实、芍药、柴胡。

        65.逍遥散和龙胆泻肝汤均含有:当归、白芍、柴胡。

        66.普济消毒饮和凉膈散均含有:黄芩、黄连、连翘。

        67.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均含有:柴胡、黄芩、半夏。

        68.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主要意义是:散肝舒脾。

        69.防风通圣散中配伍防风的主要意义是:疏风散邪。

        70.九味羌活汤中配伍防风的主要意义是:祛风散寒除湿。

        71.败毒散中配伍柴胡的主要意义是:疏风散邪。

        72.清胃散中配伍升麻的意义涉及到:升阳散火。

        73.当归补血汤中的君药是:黄芪。

        74.理中汤中的君药是:干姜。

        75.四君子汤中的君药是:人参。

        76.四逆汤中的君药是:附子。

        77.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是:黄芪。

        78.治疗气虚发热的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

        79.治疗血虚发热的代表方剂是:当归补血汤。

        80.治疗气阴两虚的代表方剂是:生脉散。

        81.在补中益气汤的配伍中:柴胡使用宜小剂量。

        82.在痛泻要方的加减运用中:柴胡不宜使用。

        83.在大补阴丸方的加减运用中:柴胡应禁用。

        84.在小柴胡汤的配伍中:柴胡使用宜大剂量。

        85.在逍遥散的配伍中:柴胡使用宜中等剂量。

        86.麦味地黄丸具有的功用是:滋养肺肾。

        87.青蒿鳖甲汤具有的功用是:滋阴透邪。

        88.大补阴丸具有的功用是:滋阴降火。

        89.杞菊地黄丸具有的功用是:滋养肝肾。

        90.玉女煎具有的功用是:清胃滋肾。

        91.甘麦大枣汤的功用:和中缓急,养心安神。

        92.朱砂安神丸的功用:清热泻火,镇心安神。

        93.酸枣仁汤的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94.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95.归脾汤的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96.心肾不足,阴虚火旺的怔忡失眠证,治疗宜选用:天王补心丹。

        97.心火亢旺,阴血不足的悸烦不寐证,治疗宜选用:朱砂安神丸。

        98.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健忘失眠证,治疗宜选用:归脾汤。

        99.肝血不足的虚烦不得眠证,治疗宜选用:酸枣仁汤。

        100.脏阴不足,心肝脾失调的脏躁证,治疗宜选用:甘麦大枣汤。

       经方实例几则

        《伤寒论》言不虚发,句句皆有实践根据。我们一定要细致地抓好主证,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为了说明抓主证用经方的重要意义,试以个人的临床治例说明如下:

        (一)小承气汤证

        甘肃张某,男,小学教员。自述身体太虚,来求补药。曾服人参健脾、十全大补等丸药,病不愈而体虚更甚。自觉头晕少神,四肢倦怠不欲劳动,不欲饮食,强食则腹中胀痛不支,大便秘结而小便黄赤。切其脉滑而有力,舌苔黄腻。

        辨证:此非虚证,乃大实而有羸候也。由于胃家实热内滞,而使胃气不顺,燥热上熏,则头目眩晕;腑气不利,则腹胀痛不欲食;气结于里,壮火食气,是以四肢无力。夫土气太过则成敦阜,必以泻药平之而方能愈也。

        处方:厚朴15克 枳实10克 大黄10克

        服药一剂,大便泻三次,周身顿感轻爽,如释重负,而腹胀头晕均蠲。

        (二)吴茱萸汤证

        丁某,男,53岁。主诉胸胁苦满,胃脘痞胀为甚,饮食减少,食后则胃胀更甚,口中多涎,呕吐涎沫,而头昏眩不爽,脉弦缓无力,舌苔水滑。

        辨证:此为厥阴寒证。厥阴寒邪则多动水,是以头目眩晕而吐涎沫也。《伤寒论》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是矣。

        处方:吴茱萸12克 生姜15克 党参10克 桂枝6克 厚朴12克

        服此方获显效后,又加减变化共服六剂而安。

        (三)芍药甘草汤证

        贾某,男,53岁。症状是左腿肚子经常转筋,发作时聚起一包,腿疼不能伸直。同时,患侧的大脚趾也向足心处抽搐,疼痛难忍。切其脉弦,视其舌红而少苔。

        辨证:阴血不滋,筋脉绌急而脚挛急。

        处方:白芍24克 炙甘草12克

        连服四剂,而病不发。

        (四)黄连阿胶汤证

        陈某,女,25岁,未婚。患月经淋漓不止,已有几个月,面色萎黄,疲乏无力。心烦难寐,偶尔得睡,则又乱梦纭纭,反增疲倦。父母忧之,请为诊治。索其前服之方,率为温补涩血之品。六脉滑数,舌色红,舌尖尤甚。

        辨证:心火上炎,无水以制,故心烦而难寐,因阳亢而不能入阴也。心主血脉,心火盛则血不归经,而月经淋沥不止。夫心火上炎,实由肾水之不升。故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为本证之关键。

        处方:黄连10克 黄芩6克 白芍10克 阿胶10克 鸡子黄2枚

        共服五剂,月经方止,夜间得睡,心烦不发,饮食增加,其病得愈,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疗效。

        赵某,男,49岁。因患肝炎病来京治疗。患者口腔干涸,舌体极硬而卷伸不利,言语受到障碍。其脉沉弦,舌红绛而苔薄黄。

        初诊辨为:肺胃阴虚,津液不滋所致,用叶氏益胃汤而无效。

        复诊:证属阴虚津少,似无可疑,继投白虎加人参汤。然服药数剂,毫无功效可言,使人困惑不解。

        三诊:详细问其饮食起居情况,知夜间睡眠不佳,而心烦至甚,且失眠之后则口干涸更为严重。余聆其言,结合心烦失眠与舌红绛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方知此证为心火上炎、肾水不能上济的病证。不清其火,则徒劳无功,乃改用黄连阿胶汤。服三剂,夜即得睡,而口舌干涸顿释。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尹某,男,32岁。因受惊恐而患病,症状为:头晕,失眠,睡则呓语频作,胸胁苦满,自汗而大便不爽,并时发癫痫。望其人神情呆滞,面色青,舌质红,苔白而干,脉沉弦。

        辨证:头晕、胸满、脉弦,证属少阳为病;汗出不恶寒、大便不爽,证又兼阳明腑热之象。此病得于惊恐之余,而时发癫痫,又与肝胆之气失和有关。《伤寒论》说:“胸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与此证极为合拍。

        处方:柴胡10克 龙骨10克 牡蛎10克 生姜10克 黄芩10克 桂枝6克 半夏10克 生大黄6克 铅丹4克(布包) 茯苓10克 大枣6枚

        服一剂,呓语不发,胸胁满去,精神好转。

        复诊:又加竹茹10克、陈皮10克。服两剂而病愈,癫痫随之亦愈。

        此证因余抓住了肝胆胸胁满和精神方面的主证,选用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因而取得了疗效。

        (六)猪苓汤证

        崔某,女,35岁。因产后腹泻,误认是脾虚,曾服不少补药,而病不愈。其脉沉而略滑,舌绛、苔薄黄,下利而口渴。

        初诊:作厥阴下利治之,投白头翁汤,服后不见效。

        复诊:自述睡眠不佳,咳嗽而下肢浮肿,尿黄而不利。聆听之后,思之良久,恍然而悟,此乃猪苓汤证。《伤寒论》第319条云:“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验之此证,小便不利,大便下利,肢肿而少寐,与猪苓汤主证颇为合拍。

        处方:猪苓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 阿胶10克(烊化)

        此方连服五剂,小便通畅,腹泻随止,而诸症皆除。

        由上述治案可见,抓不住主证,则治疗无功,抓住了主证,则效如桴鼓。然抓主证亦非容易,往往要几经波折,才能抓住。

        要做到抓主证,第一,要明伤寒之理,理明则能辨证论治,从而达到抓住主证的目的。第二,要熟读《伤寒论》原文,反复诵读,能够把主证记熟,在临床时才能得心应手。由此可见,“抓主证”是辨证的最高水平。我认为,抓住主证,治好了病,也就发展了《伤寒论》的治疗范围,扩大了经方使用,使人增长了才智,就能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为人类 健康 作出更大贡献。

地黄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荨麻疹的原因各异,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容易治愈,有的很难治疗。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去除病因 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2.避免诱发因素 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3.抗组胺类药物 是治疗各型荨麻疹最常用的药物。大多数患者经抗组胺药物治疗后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少数患者较为顽固。对顽固难治性荨麻疹可以增大剂量或联合用药。

       H1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按组胺和抗其它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10mg/d)、氮卓斯汀(4mg/d)、地氯雷他定(5mg/d)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有人报道,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增加H1拮抗剂的作用。H2受体拮抗剂单独使用时效果不佳。如果采用两种以上的抗组胺药都是H1受体拮抗剂,则应选用两者在结构上不同的药物,或一种作用强的抗组胺药物与一种作用较弱的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或一种有思睡、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物与一种没有思睡作用的抗组胺药如咪唑司丁、西替利嗪等联合应用。安他乐具有较强的抗组胺、抗胆碱和镇静作用,止痒效果也很好。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且个体差别颇大,成人始量为每次25mg,3~4次/d;并可逐步调整到每次:50~100mg,3~4次/d。若单独使用无效时,可考虑与其它药物合并使用。

       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忧郁剂,主要用于治疗忧郁和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本药也具有很强的抗H1和H2受体作用。有文献报道作为H1拮抗剂,多塞平比苯海拉明的作用强700倍以上,比安他乐强50倍。作为H2拮抗剂比西咪替丁强6倍,剂量为每次25mg,3次/d。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副作用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4.选用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从而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

       (1)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Terbutalin sulfas):为β2-肾上腺受体促进剂,在体内能增加cAMP的浓度,从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剂量为每次2.5~5mg,3次/d,亦可皮下注射:成人每次0.25~0.5mg。

       (2)酮替酚(Ketotifen);每次最大剂量为 1mg,3次/d。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并可口服。

       (3)色甘酸钠(Cromoglycate):能阻断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成人每次20mg,3次/d吸入。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并增强疗效。

       (3)曲尼司特(Tranilast) 100 mg,3次/d。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5.糖皮质激素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使用。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溶酶体膜,抑制炎症介质和溶酶体酶的释放;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对荨麻疹的疗效很好,特别适用于急性寻麻疹、血清病型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某些严重类型伴有明显全身症状的荨麻疹,如高热、皮疹广泛、腹绞痛、低血容量和低血压、心脏损害、中枢神经症状、喉部及呼吸道阻塞症状等,更应使用糖皮质激素。由于糖皮质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停药后易反跳,因此,轻型患者用一般抗组胺药物能控制者,不一定都使用此类药物。常用药物和剂量如下:①泼尼松40~80mg/d,分3~4次口服;②曲安西龙:每日12~16mg,口服。③地塞米松6~9mg/d,分3~4次口服;④得宝松1ml,肌肉注射,每月1次,病情控制后改为口服制剂。紧急情况下,采用氢化考的松200~400mg、地塞米松5~20mg或甲基强的松龙40~120mg静脉滴注。

       6.免疫抑制剂 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喋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

       7.非特异性抗过敏疗法及其它疗法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1次/d,静注;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每次用量0.25~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0%硫代硫酸钠10ml,1次/d,静注,自血疗法或组织疗法;组胺球蛋白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抗血纤溶芳酸0.25~0.5g/次,3次/d,口服;0.25~0.5g/次,用5%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6-氨基己酸,每次2g,每日 3次,口服;4~6g/次加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利血平0.25mg/d,3次/d,口服,氨茶碱0.1~0.2g,3次/d,口服;转移因子 1u臂内侧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10次,对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疗效。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注,隔日1次。

       上述药物单独使用效果一般不理想,通常与抗组胺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效果,减少复发机会。

       8.某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荨麻疹因感染引起者,应根据感染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1)对寒冷性荨麻疹 抗组胺药物中以赛庚啶、多塞平、酮替芬、羟嗪、咪唑司丁疗效较好;可联合应用维生素E 100~200mg,3次/d、桂利嗪25mg,3次/d及H2受体拮抗剂。阿扎他啶(Azatadine),1mg,3次/d通过抗组胺、抗胆碱、抗5-羟色胺作用,对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好。还需①保护自己,避免骤冷影响;②抗组胺药物中,选用赛庚啶、多塞平、酮替芬;③通过逐渐适应低温环境和冷水进行脱过敏。

       (2)对日光性荨麻疹,除采用抗组胺药物羟嗪、扑尔敏外,还可:①服用氯喹125~250mg/d、羟氯喹100~200mg/d,沙利度胺25~50mg/d,②试服高氯环嗪(Homochlorcy-clinzine)30mg/d,③反复照射日光或人工光,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照射剂量,通过此法进行脱过敏;④涂用遮光剂;⑤避免服光敏药物与食物。

       (3)对胆碱能性荨麻疹,①首选具有抗胆碱能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如玻丽玛朗5mg,2次/d或10mg,睡前服用;也可应用山莨菪碱10mg,2~3次/d;②还原型谷光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具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③要适当限制强烈的运动,④通过逐渐增加水温和运动量,有可能增加耐受而达到脱敏目的,⑤有人报道使用特非拉丁和甲磺酸波尔啶(抗胆碱药物)联合应用效果很好。

       9.中医分型及治疗 中医对荨麻疹的分型和治则看法颇不一致,但大约可归纳下列几型。

       (1)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皮肤灼热、剧痒感,并觉手心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蝉衣、石膏、知母、木通、银花、连翘等。

       (2)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皮疹淡红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风后症状加重,得暖后减轻。自觉畏寒、恶风,冬重夏轻,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独活、防风、荆芥、浮萍、炙草、生姜、白藓皮等。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皮疹多少不定,胃肠道症状明显,纳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无力,大便秘结或溏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治宜泄热、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苍术、白术、厚朴、山栀、茵陈、防风、荆芥、香附、乌药、枳壳、泽泻、大黄、砂仁等。

       (4)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治宜养血、滋阴、降火。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5)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治宜调理冲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6)热毒燔营型: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伴有发热、恶心、心烦不安,口渴喜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温温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9.单方验方

       (1)荆芥12g、防风9g、蝉脱9g、乌梅9g、五味子9g、丹参9g,每日1剂,煎水冲服。

       (2)紫草、刺藜蒺、苦参、土茯苓各15g,风热患者加银花、连翘、栀子、丹皮、薄荷、蝉脱等。风热夹湿者加白藓皮、地肤子、茯苓皮。久病血虚者加四物汤或当归、黄芪等,每日1剂,煎水口服。

       (3)苍耳子15g、刺猬皮9g、桑叶9g、白藓皮9g、丹皮9g、地肤子15g、甘草6g煎服,每日1剂。

       (4)茯苓皮20g、陈皮、大腹皮15g、桑白皮9g、生姜6g煎水口服。并按风热、风寒、胃肠湿热3型加减。

       (5)麻黄9g、蝉衣9g、川连4g、生甘草 3g、当归9g、生熟地各12g,赤芍9g、川芎 10g、尤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

       10.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取曲池、血海、大椎、合谷、足三里,配穴可根据部位、经络,辨证进行取穴。

       (2)耳针:取脾、肺、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区穴。

       (3)水针:取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肺俞等穴位,药物可选用普鲁卡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每穴0.5~lml,每周2~3次。

       11.外用药物 下列药物有收敛止痒作用:①复方芦甘石洗剂外涂皮疹处,②柳酚酊外涂皮疹处,⑧三黄洗剂外涂皮疹处,④地肤子、白芷、防风、川椒、透骨草各15g煎水后外洗。

       是有好多方法不过我也都用过了..都不能制本!放好心态..减少药量...慢慢来!!!

有谁知道治疗白血病的偏方吗?

       今天给各位分享地黄颗粒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地黄中药配方颗粒功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地黄丸的功效?2、经常吃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功效啊3、地黄丸功效与作用4、六味地黄丸十大功效没想到这么神奇5、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地黄的药用价值地黄丸的功效?地黄丸的种类很多的,常见的为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丸,用途是补肾,你的情况看,主要是长期过度手*,引起了人体的肾虚,会出现了腰部酸软无力,使不上力气,有时出现了头晕晕眩,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首先需要戒除手*,然后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如果是肾阴虚,需要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如果是肾阳虚,需要用桂附地黄丸治疗合适一些的。

       经常吃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功效啊?六味地黄丸是补品的一种,常吃有什么功效?

       常吃六味地黄丸可以有效改善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尤其是改善肾脏的功能。

       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包括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和牡丹皮,其中茯苓、泽泻、牡丹皮属于三种驱邪的药物,熟地、山药、山萸肉属于三种补肝、脾、肾的药物。

       常吃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发花白等常见的临床现象,尤其对于腰痛、腰酸、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的人,常吃六味地黄丸可以有效改善上述症状。

       经常吃六味地黄丸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针对慢性疾病可以进行治疗,六味地黄丸具有非常好的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以及改善肾功能等一些相关功效,对于患者出现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等,都可以进行很好的辅助治疗,进一步预防相关疾病的出现。

       第二、六味地黄丸可以抗衰老,非常适合亚健康状态的患者,或者是提前衰老的患者出现的脸上长斑、皱纹都可以预防,而且还可以美容养颜。

       第三、针对于青壮年,可以很好的纠正相关的肾虚症状,像腰膝酸软、健忘、失眠都可以纠正。

       第四、针对于一些疾病进行有效的辅助治疗,像更年期综合征、恶性肿瘤的放化疗、辅助治疗等等。

       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服药时,建议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忌不要自行乱用。

       因为本身从糖尿病的角度,市面上六味地黄丸的各类制剂,有的含糖,有的不含糖,有的用蜂蜜炼制,对糖尿病本身有影响。

       高血压也是如此,滋阴完成后,如果不是正好处在中医的证型上,可能吃下去反倒会促进血压的升高。

       所以,在应用六味地黄丸时,这两类的病人尤其需要注意。

       对于不少的人来讲,六味地黄丸已经是一种保健的药品了,大部分人都是长期在服用六味地黄丸,但是,如果您的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并且疾病都已经治好了,那么,最好还是不要服用六味地黄丸,否则的话就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哦!

       地黄丸功效与作用地黄丸功效与作用

       地黄丸功效与作用,提起它大家都知道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运用范围广,有些疾病的产生就是因为吃错了保健食物,了解它本身才能够利用好它的功效,地黄丸功效与作用,养生必备。

       地黄丸功效与作用1

       成份

       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辅料为蜂蜜。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酸。

       功能主治

       滋肾养肝。

       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

       口服。

       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杞菊地黄丸的使用性状等等我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我们想要合理的使用杞菊地黄丸就需要了解这些基本的知识,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使用它。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上注于目则能视,即眼睛的功能与肝密切相关;在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与肝是一对母子关系,即肝为肾之子,肾为肝之母,母脏病变会影响到子脏;

       又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互生,因此肝与肾密切相关;因此,治疗眼部疾病,往往从肝肾入手。

       同仁堂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

       枸杞子:甘平质润,入肺、肝、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菊花:辛、苦、甘,微寒,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平肝明目。

       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对肝肾阴虚同时伴有明显的头晕视物昏花等头、眼部疾患,尤为有效。

       杞菊地黄丸的作用

       1、滋肾养肝,主要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的治疗。

       现代药理作用上来说,可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慢性前葡萄膜炎黄斑水肿;早期老年黄斑变性等。

       2、降血压及改善左室肥厚,用杞菊地黄口服液合用依那普利治疗Ⅱ、Ⅲ期高血压,结果发现血压明显下降,效果明显高于单用依那普利治疗。

       3、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用杞菊地黄丸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32例,症状基本消失及减轻者为30例,肝缩小至正常者12例,脾缩小至正常者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

       杞菊地黄丸功能与主治

       滋痛养肝,杞菊地黄丸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那么多,我们有了解过它的副作用吗?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使用就会让杞菊地黄丸的使用进入误区,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杞菊地黄丸的副作用

       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

       可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改善肝脏脂肪代谢,促进肝细胞新生,预防脂肪肝发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

       杞菊地黄丸中医临床常用中成药,药性温和。

       只要按照说明书服用,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

       但注意用药期间不要吃不易消化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杞菊地黄丸,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有高血压、心脏并肝并糖尿并肾病等慢性病慎用。

       感冒发热病人不易服用。

       过敏者禁用。

       结语: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我们都了解了吗?对于杞菊地黄丸的使用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了,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使用它,不仅如此还需要了解它的副作用,这样才能避免用错了,对身体造成伤害。

       地黄丸功效与作用2

       1、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适宜年龄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六味药组成。

       传统上应用于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出现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遗、手足心热等症。

       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六味地黄丸还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具有显着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

       2、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的人群

       虽然六味地黄丸有补肾的作用,健康的人在短期内服用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是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便溏、食欲不振等不适。

       其次,肾阳虚者不宜服用。

       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脸色偏白、怕冷、畏寒、四肢冷、夜尿多、小便清短等,如果擅自服用,效果会适得其反。

       脾胃虚寒的人不宜服用。

       脾胃虚寒主要表现为腰酸、怕冷、腹部寒凉、大便糖,即使有肾阴虚症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

       因为六味地黄丸滋阴的药偏多,对脾胃功能造成影响,可能会加剧大便糖稀的症状。

       六味地黄丸十大功效没想到这么神奇1、最常见的是用于治疗亚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2、作为治疗药品,它在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护肝: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服用一些六味地黄丸的话,还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提高肝脏功能。

       4、抗疲劳:六味地黄丸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抗疲劳的作用,也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的心情放松,使我们的压力得到缓解。

       5、扩张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适当的服用六味地黄丸的话,还能够有效的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

       6、降血脂:能够有效的减少我们血液当中胆固醇的含量,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平稳血压。

       7、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六味地黄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扩张血管的作用,也能够更好的清除我们血管内的垃圾,使我们的身体得到更多的养分和营养。

       8、提高身体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服用一些六味地黄丸的话,也能够有效的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

       9、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本病常伴有潮红、潮热、出汗、焦急、心悸、急躁、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

       每次服用六味地黄丸6-9克,每日服2-3次,连服3个月,可明显改善上述症状。

       10、更适用于肾阴虚: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六味地黄丸能有效缓解。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地黄的药用价值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地黄的药用价值

       中药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地黄、地黄的药用价值、六味地黄丸的副作用等。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地黄简介

       地黄,中药名,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

       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600px,直径2~225px。

       外皮薄。

       表面浅红**,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7L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

       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300px,直径2~150px。

       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

       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

       气微,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

       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

       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

       气微,味甜。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干地黄,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熟地黄,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颏发早白。

       1、清热凉血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如清营汤。

       2、治温病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3、治温热病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

       如四生丸。

       4、养阴生津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地黄的.药用价值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干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1、堕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钱,生地黄汁半盏调。

       日三、五服,以瘥为度。

       (《圣济录》)

       2、吐血衄血:胡黄连、生地黄等分。

       为末,猪胆汁丸梧子大,卧时茅花汤下五十丸。

       (《普济方》)

       3、口干心躁:熟地黄五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分三服,一日尽。

       (《圣惠方》)

       4、吐血不止:鳖甲、蛤粉各一两(同炒色黄),熟地黄一两半(晒干)。

       为末。

       每服二钱,食后茶下。

       (《圣济录》)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六味地黄丸是中药方剂和中成药的统称。

       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成,其中熟地黄为君药,故名为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降糖作用

       对于二型糖尿病,具有降低血糖,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的作用,还能减轻糖尿病的基本症状。

       2、滋阴补肾

       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对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头晕耳鸣有很好的作用。

       3、降脂降压

       对于老年高血脂高血压患者有很好的调理治疗作用,还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

       4、延缓衰老

       六味地黄丸能明显增加阴虚动物体重,增强其抗疲劳、耐低温和耐缺氧能力。

       5、调节免疫

       六味地黄丸对多形核白细胞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六味地黄丸的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的作用是滋阴补肾,主要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

       具有显着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

       不少人视“六味地黄丸”为“补肾秘方”,长期食用,却感觉越补越虚,原有的一些症状越来越严重,有的甚至“补出”胃肠不适的毛病。

       据了解,六味地黄丸不能“瞎吃”,因为它有着非常明确的适应症,需要根据不同体质进行调整和搭配,才能获得最好效果。

       一般中成药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短时期服用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但是药三分毒,如果长期服用的话,有可能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地黄丸的种类

       1、六味地黄丸

       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等6味中药组方而成。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泽泻利小便、清湿热,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2、桂附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肉桂、附子组成。

       对肾阳虚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阳萎、滑精或女子不孕症等,较为适用。

       从更严格的意义来讲,桂附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加用温补肾阳药物,达到阴阳双补的目的。

       3、杞菊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它们有清热及补气的作用。

       治疗肝肾阴虚所致之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目干涩疼痛等,可收到补精、清肝、明目的目的。

       4、归芍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养血柔肝的当归、白芍。

       当归有很好的养血功效,而白芍是比较温和的柔肝之物。

       具有填精养血之功,对头晕、崩漏等疗效显着。

       5、麦味地黄丸

       治肺肾阴虚对于这种地黄丸大家很少看见,其实它只是多添加了五味子和麦冬两种成分。

       它们都是用来增加六味地黄丸的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效,专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喘咳、遗精等。

       地黄医书记载

       1、《本草纲目》:生地黄(诸经血热,滋阴退阳。

       蜜丸服,治女人发热成劳。

       蜜煎服治小儿壮热,烦渴昏沉。

       )熟地黄(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虚燥。

       同生地黄为末,姜汁糊丸,治妇人劳热。

       )

       2、《本经逢原》:生地黄治心热,手心热,益肾水,凉心血,其脉洪实者宜之。

       若脉虚者,则宜熟地黄。

       地黄颗粒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地黄中药配方颗粒功效、地黄颗粒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1.抗白丹方

        组成:雄黄3克、巴豆(去外皮)3克、生川乌3克、乳香3克、郁金3克、槟榔3克、朱砂3克、大枣7枚。将雄黄、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榔共研细末,巴豆去皮置砂锅中文火炒至微**,再去内外皮,用双层纸包裹压碎,微热半小时,去油。将煮熟大枣去皮和核,与上述药物混合,捣研均匀,合丸如黑豆大,朱砂为衣。成人每天4~8丸,小儿1~4丸。清晨5时开水1次送服,连服3~5天,休息1天。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6例,结果有效2例,无效4例。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郑金福。

        2.青黄散方

        组成:青黛、雄黄按9:1剂量研细末,装胶囊。诱导缓解剂量为每日6~14克,分3次饭后服。维持缓解剂量为每日3~6克,分2~3次饭后服。

        主治: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辨证加减:有明显症积瘀血者加用膈下逐瘀汤;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脾胃虚寒者用小建中汤加味。

        临床疗效:本方配合化疗治疗25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完全缓解18例,占72%,部分缓解7例,占28%。用药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时间为11.4天。平均10.1天脾脏开始缩小。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周霭祥。

        3.生生汤

        组成:(1)青黛40克、天花粉30克、牛黄10克、芦荟20克,研成丸。每日3克,分2次服。

        (2)红花3克、黄芪18克、茯苓12克、生薏仁15克、生地15克、玄参9克、甘草6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12克、青黛12克,紫草9克、黄药子9克,水煎服。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12例,完全缓解3例,占25%;部分缓解6例,占50%;未缓解3例,占25%;总有效率为75%。本组病例中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4例;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5例。部分病人曾用不规则化疗。

        处方来源: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组。

        4.黄芩龙胆汤

        组成: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鸡血藤30克、丹参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热重加五味清毒饮、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夏枯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湿重加藿朴夏苓汤、三仁汤、二陈汤、五苓散等,气阴两虚加人参、北沙参、党参;淮山药、白芍、甘草、麦冬、生地、龙骨、牡蛎,五味子、枣仁、山萸肉、浮小麦、大枣等补气养阴。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26例(部分病例配合间歇化疗),结果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0例,总缓解率为92.3%;未缓解2例。存活1年以上13例,2年以上3例。

        处方来源:四川医学院周国雄。

        5.双参地芍汤

        组成:党参10克、生地30克、玄参30克、白芍15克、马勃15克、黄药子15克、牛蒡子15克、板蓝根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姜黄9克、丹皮9克、阿胶(烊冲)6克,水煎服。

        同时服用散剂: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大戟、雄黄、琥珀、麝香、牛黄,研末混匀,日服2次,每次2~3克。

        辨证加减:气血虚加黄芪、当归、甲珠、丹参,出血加生地炭、槐花、煅牡蛎粉、小蓟、茅根、三七粉;发热加柴胡、黄芩、黄连、连翘、野菊花。 主治:主治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18例白血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5例。

        处方来源:辽宁中医学院附院血液病研究组。

        6.青黛鳖甲汤

        组成:鳖甲62克、龟版31克、青黛62克、银花15克、生牡蛎31克、太子参31克、生地32克、鸡内金13克、生山药31克、地骨皮31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红花9克、炮山甲15克、丹皮12克、甘草3克、广木香9克,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日服4~6丸。 辨证加减:气阴两虚者加黄芪、党参、生地、熟地、五味子、补骨脂、龟板、当归、麦冬、阿胶、生牡蛎、鹿角霜。

        主治:主治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伍用马利兰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36例(先用马利兰6毫克/每日,分3次口服),治后生存10年以上3例,6~9年8例,5~6年14例,3~5年9例,不足3年2例。

        处方来源: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刘秀文。

        7.白花丹根汤

        组成:白花丹根30克、葵树子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缓解期维持治疗用:鸡血藤30克,白芍12克、郁金10克、桃仁15克、党参12克、紫河车30克,北黄芪30克、生地30克、黄精15克、麦冬15克、玉竹12克、当归15克、首乌15克、丹皮12克、川红花6克、枣仁12克、姜黄12克、陈皮10克,制成丸剂;胃纳差、腹胀,便溏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五指毛桃、陈皮、藿香,鼻衄,高热,口渴,脉洪加石膏、知母、大青叶、淡竹叶、玄参、太子参、麦冬、天花粉;持续低热加生牡蛎、地骨皮、鳖甲、麦冬、石斛、胡连、银柴胡。 主治:主治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白血病26例,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11例,急性白血病的白细胞平均8.8天开始下降;慢性白血病的白细胞平均9天开始下降。 处方来源:广东省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8.慈菇化瘀汤

        组成:当归20克、丹参20克、赤芍20克、川芎1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板蓝根50克、山豆根30克、山慈菇5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热毒血瘀者加银花20克、连翘20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黄柏15克;血热妄行者并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36例(部分病人配合化疗),与单纯化疗16例作对照观察,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5%,高于对照组的68.5%。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为90%,非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为76%。 处方来源:吉林省辽原市第一人民医院叶耀光。

        9.蟾蜍酒方

        组成:取125克重蟾蜍15只(剖腹去内脏),黄酒1500毫升,煮沸2小时,将药液过滤即得。成人每次服15~30毫升,1日3次。

        主治:主治急、慢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慢性白血病32例,其中急性粒细胞型4例,早幼粒细胞型4例,急性单核细胞型5例,红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型9例,慢性粒细胞型3例,慢性淋巴细胞型1例。总缓解率为75%,完全缓解率为25%。完全缓解病例持续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71个月。以急性淋巴细胞型疗效最好,完全缓解率为33.3%,总缓解率为88.8%。

        处方来源:辽宁省鞍山市第三医院于家明。

        10.猫爪苦参方

        组成:猫爪草15克、苦参15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雄黄15克、当归15克,诃子肉15克、青黛散15克、土鳖子7.5克、水蛭7.5克,研粉制成每片含生药0.25克的糖衣片。治疗剂量每日服5~7.5克,维持剂量每日服2.5~5克,分3~4次日服。

        先用马利兰治疗使白细胞降到1~2万后再换用本方,或白细胞正常后观察,至白细胞持续在2万以上再用本方,如此长期交替使用。 主治: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与马利兰交替使用治疗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单纯马利兰治疗的28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后本方组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高于对照组40个月,差别显著。

        处方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张之南。

        11.当归川芎汤

        组成:当归15~30克、川芎15~30克、鸡血藤15~30克、赤芍15~20克,红花8~10克、参三七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何首乌15克;气血两虚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何首乌10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15克,热毒炽盛加水牛角30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茜草10克、蚤休6克、净银花20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15克。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配合VAC-P方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18例,结果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2例,总缓解率为88.8%;与21例单纯化疗比较,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9例,总缓解率为57.4%。本方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

        处方来源:四川省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邓有安。

        12.龙葵苡仁汤

        组成:龙葵30克、生苡仁30克、黄药子15克、乌梅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本方送服青黄片(青黛、雄黄为7:3)或六神丸,或当归龙荟丸、牛黄解毒片。气血两虚选加当归补血汤,阴虚内热选加青蒿鳖甲汤,脾胃不调选加香砂枳术汤;身疼骨痛加丹参、延胡、香附;肺热痰嗽加银花、黄芩、百部,便血加生地榆、藕节;尿血加白茅根、小蓟,恶心呕吐加竹茹、陈皮、半夏。

        主治:慢性白血病急变。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性病变14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有效率为57.1%;未缓解6例。生存1年以上3例。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邓成珊。

        13.五生水王汤

        组成:水红花子10克、皮硝30克、樟脑12克、桃仁12克、地鳖虫12豆、生南星15克、生半夏15克、穿山中15克、三棱15克、王不留行15克、白芥子15克、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白附子9克、延胡9克,研细末,以蜜及醋凋、成泥,加麝香1.2克、梅片3克。外敷脾肿大处。

        主治:白血病脾肿大。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脾脏肿大7例,结果显效4例(脾脏较治前缩少5厘米以上);进步1例(脾脏缩少2~5厘米),无效2例。 处方来源: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颜德馨.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青蒿鳖甲汤组成”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