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_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医案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

1.中医内科(脾胃系病证)

2.湿气重,咋办?

3.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4.脾肾阳虚,津液不化,痰饮内盛。吃什么中药好。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_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医案

中医内科(脾胃系病证)

       第三章 脾胃系病证

       第一节 胃痛 186

        胃痛良附散寒凝,保和丸消食滞停。

        柴胡散主肝犯胃,湿热中阻清中更。

        失笑丹参活瘀血,缓解刺痛效果灵。

        一贯芍甘胃阴亏,黄芪建中虚寒轻。

        1.寒邪客胃证

        香苏散《局方》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

        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良附丸《良方集腋》

        良姜香附等分研,米汤姜汁加食盐;

        合制为丸空腹服,胸闷脘痛一并蠲。

        2.饮食伤胃证

        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3.肝气犯胃证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川芎、香附,

        枳实易枳壳

        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可除。

        4.湿热中阻证

        清中汤《医学统旨》

        医宗金鉴清中汤,二陈苓草栀连蔻;

        清中化湿和胃气,疼痛灼热一并消。

        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栀子、黄连、白豆蔻

        5.瘀血停胃证

        失笑散《局方》

        失笑灵脂共蒲黄,等分作散醋煎尝;

        血瘀少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丹参饮《时方歌括》(丹参檀砂仁)

        心腹诸痛有妙方,丹参砂仁加檀香;

        气滞血瘀两相结,瘀散气顺保安康。

        6.胃阴亏耗证

        一贯煎《柳州医话》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芍药甘草汤:白芍+炙甘草

        芍药甘草仲景方,缓急止痛功效良;

        主治腹痛足挛急,服之病愈即安康。

        7.脾胃虚寒证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黄芪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气,虚劳腹痛服之瘥。

        黄芪建中补不足,表虚身痛效无过。

        附 吐酸 195

        1.热证

        左金丸

        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除,

        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

        2.寒证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六君子+藿香、砂仁:香砂六君子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除去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附 嘈杂 196

        1.胃热证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温胆汤用苓夏草,枳术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舌苔腻,此系胆虚痰热扰。

        2.胃虚证

        四君子汤《局方》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陈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3.血虚证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第二节 痞满 197

        痞满闷胀胸腹间,无形无痛按之软。

        饮食停滞保和丸,二陈汤方痰湿蠲。

        越鞠解郁疏肝气,湿热阻胃泻心连。

        胃阴不足益胃汤,湿痞补中益气煎。

        (一)实痞

        1.饮食内停证

        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2.痰湿中阻证

        二陈平胃汤《局方》

        二陈平胃朴陈皮,苍术甘草苓夏齐;

        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3.湿热阻胃证

        泻心汤《金匮要略》

        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

        泻心大黄与连芩,主治黄疸血妄行。

        连朴饮《霍乱论》

        连朴饮内有香豉,菖蒲半夏焦山栀;

        芦根厚朴黄连入,湿热霍乱此方施。

        4.肝胃不和证

        越鞠丸《丹溪心法》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湿食火因;

        香附芎苍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枳术丸《脾胃论》

        (二)虚痞

        1.脾胃虚弱证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2.胃阴不足证

        益胃汤《温病条辨》

        益胃汤中冰糖优,沙参玉竹要深究;

        热病之后津液损,生地麦冬不能丢。

        第三节 呕吐 205

        呕吐总由胃气逆,详辨虚实定缓急。

        食伤外邪犯胃腑,保和藿香证有异。

        痰饮半夏合苓桂,肝气犯胃用四七。

        香砂六君脾胃弱,脾胃阳虚理中宜。

        胃阴不足不欲食,麦门冬汤胃阴立。

        (一)实证

        1.外邪犯胃证

        藿香正气散《局方》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瘴驱。

        2.食滞内停证

        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3.痰饮内阻证

        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小半夏汤有生姜,和胃消痰效力彰。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是经方,中阳不足痰饮猖;

        眩晕咳逆胸胁满,温阳化饮功效彰。

        4.肝气犯胃证

        四七汤《局方》

        四七汤:半夏厚朴汤+大枣

        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

        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二)虚证

        1.脾胃气虚证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六君子+藿香、砂仁:香砂六君子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除去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2.脾胃阳虚证

        理中汤《伤寒论》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

        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

        3.胃阴不足证

        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麦门冬汤用人参,半夏甘草大枣粳,

        肺痿咳逆因虚火,滋养肺胃降逆珍。

        第四节 噎膈 213

        噎即噎塞膈为拒,痰气交租瘀所致。

        虚实标本当首察,启膈润燥利痰气。

        沙参津亏热结用,通幽淤血最相宜。

        气虚阳微实难治,补气运脾延生机。

        1.痰气交阻证

        启膈散《医学心悟》

        启膈散中郁金用,沙参丹参贝荷苓;

        杵头糠与砂仁壳,噎膈津枯燥结通。

        2.瘀血内结证

        通幽汤《兰室秘藏》

        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

        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通。

        3.津亏热结证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4.气虚阳微证

        补气运脾汤《统旨方》

        补气运脾有四君,黄芪陈皮砂仁群;

        生姜大枣半夏曲,运脾和胃此方论。

        附 反胃 219

        脾胃虚寒证

        丁香透膈散

        丁香透膈参术草,半夏木香香附好;

        砂仁神曲白豆蔻,麦芽化湿醒脾妙。

        第五节 呃逆 220

        呃逆动膈呃呃呃,食乖正虚至不和。

        实证胃寒或火逆,丁香竹叶石膏多。

        若属气机郁滞因,五磨顺气勿蹉跎。

        更有阳虚理中施,阴虚益胃功效卓。

        1.胃中寒冷证

        丁香散《古今医统》

        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

        温中降逆又益气,胃气虚寒最相当。

        2.胃火上逆证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

        更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3.气机郁滞证

        五磨饮子《医方集解》

        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饮子白酒斟。

        4.脾胃阳虚证

        理中丸《伤寒论》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

        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

        5.胃阴不足证

        益胃汤《温病条辨》

        益胃汤中冰糖优,沙参玉竹要深究;

        热病之后津液损,生地麦冬不能丢。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

        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第六节 腹痛 227

        腹痛脏腑气血分,寒热虚实申病因。

        寒则良附热乘气,中虚脏寒建中饮。

        饮食停滞枳实导,气机郁滞柴胡运。

        瘀血内停少腹逐,通字义广法度深。

        1.寒邪内阻证

        良附丸《良方集腋》

        良姜香附等分研,米汤姜汁加食盐;

        合制为丸空腹服,胸闷脘痛一并蠲。

        正气天香散《保命歌括》

        正气天香经血调,陈皮乌药气逍遥;

        香附苏叶淡盐水,祛寒还将干姜嚼。

        2.湿热壅滞证

        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3.饮食积聚证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沦》

        枳实导滞用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4.肝气郁滞证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川芎、香附,

        枳实易枳壳

        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可除。

        5.瘀血内停证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

        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快煎尝。

        6.中虚脏寒证

        小建中汤《伤寒论》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气,虚劳腹痛服之瘥。

        第七节 泄泻 234

        泄泻便稀更衣繁,湿盛脾虚最关键。

        暴泻藿香除寒湿,湿热葛根汤苓连。

        保和丸主伤食泄,久泄脾虚参苓散。

        痛泻药方肝乘脾,四神泄在黎明前。

        (一)暴泻

        1.寒湿内盛证

        藿香正气散《局方》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瘴驱。

        2.湿热中伤证

        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

        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3.食滞肠胃证

        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二)久泻

        1.脾胃虚弱证

        参苓白术散《局方》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2.肾阳虚衰证

        四神丸《证治准绳》

        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除油五味具;

        大枣生姜共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3.肝气乘脾证

        痛泻要方《景岳全书》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补脾。

        第八节 痢疾 242

        痢疾腹痛脓血圊,里急后重夏秋生。

        时邪疫毒内伤食,邪滞于肠气血壅。

        湿热芍药定权衡,疫毒需合白头翁。

        寒湿不换金正气,虚寒桃花真人呈。

        连理善治休息痢,阴虚久痢驻车更。

        1.湿热痢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

        清热燥湿调气血,下利腹痛自安康。

        2.疫毒痢

        白头翁汤《伤寒论》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坚阴止痢功效奇。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

        清热燥湿调气血,下利腹痛自安康。

        3.寒湿痢

        不换金正气散《局方》

        (就是平胃散加藿香、半夏)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

        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再加藿香与半夏,不换金来治时疫。

        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陈皮、 甘草、厚朴)

        4.阴虚痢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黄连阿胶治少阴,不眠脉细烦在心;

        鸡卵白芍与黄芩,水升火降法可钦。

        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

        驻车丸中有黄连,阿胶当归干姜全,

        虚坐怒责阴虚痢,清肠温脾力能堪。

        5.虚寒痢

        桃花汤《伤寒论》

        桃花汤中赤石脂,粳米干姜共享之。

        真人养脏汤《局方》

        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寇与粟壳,

        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俐服之瘥。

        6.休息痢

        连理汤《张氏医通》

        连理汤=黄连+理中汤

        张氏医通连理汤,人参白术草干姜;

        黄连茯苓六味共,温中清肠效非常。

        第九节 便秘 249

        便秘粪结延周期,排出不畅有便意。

        传导失常病在肠,临床分证有实虚。

        积热麻丸气六磨,温脾半硫阴寒积。

        气虚黄芪血润肠,济川煎主阳虚秘。

        阴虚秘用增液汤,主症辨清牢牢记。

        (一)实证

        1.热秘

        麻子仁丸《伤寒论》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

        胃燥津枯便难解,润肠泻热功效高。

        2.气秘

        六磨汤《证治准绳》

        (四磨汤 :乌药、槟榔、沉香、人参)

        (五磨饮子:乌药、槟榔、枳实、木香、沉香)

        (六磨饮子:五磨饮子+大黄)

        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逆气,破滞降逆兼扶正;

        五磨去参加沉香,枳实白酒气厥振;

        大黄加入五磨内,气滞便秘六磨饮。

        3.冷秘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

        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半硫丸《局方》

        半硫丸=半夏+硫磺

        (二)虚秘

        1.气虚秘

        黄芪汤《金匮翼》

        黄芪汤法意在补,气虚便秘此为主;

        麻仁陈皮白蜂蜜,肠通之后无痛苦。

        2.血虚秘

        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润肠丸用归羌活,大黄桃麻两仁合;

        劳倦纳呆便秘涩,蜜丸嚼服功效确。

        3.阴虚秘

        增液汤《温病条辨》

        增液汤用玄地冬,滋阴润燥有殊功;

        热病津枯肠燥结,增水行船便自通。

        4.阳虚秘

        济川煎《景岳全书》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精亏肠中燥,温润通便法堪宗。

湿气重,咋办?

       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盖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如果本身已经湿气重了,那就要好好调理加上适当锻炼,还有就是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

       首先要看自己湿气重是怎么得的,是不是生活或者工作环境比较潮湿,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就要尽量远离或者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毕竟身体是最重要的。

       其次在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冰的凉的,辣的刺激的食物也要少吃,本身有湿气的人越是吃刺激食物越会加重病情。湿气重的人会舌苔厚,舌苔有齿痕,排便不好,要通过改善饮食习惯来调整身体的问题。

       生活习惯上要加强锻炼,其实锻炼身体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运动排汗可以帮助身体湿气的排出,但是往往湿气重的人不喜欢运动,就喜欢躺着或者坐着,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动起来,这样才能排出身体的湿气。

       还有就是要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早睡早起身体好。

脾肾阳虚,津液不化,痰饮内盛。吃什么中药好。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一)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二)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三)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四)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茯苓的作用:

       1.利尿作用:1.1.将茯苓生药用70%酒精冷浸,使用时将浸得液的酒精蒸发,加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然后选择健康兔按体重注射给药,慢性实验结果表明,用药后尿量有明显增加。

       1.2.给犬静脉注射茯苓煎剂(0.048g/kg),结果尿量并未增加,对大白鼠亦无效或功效很弱;以尿排量和氯排泄量为观察指标,用茯苓煎剂给大白鼠(禁食12小时)灌胃,结果在此实验条件下,茯苓也不能表现其利尿排氯作用。

       1.3.茯苓不具有抗去氧皮质酮的作用。2.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4. 抗肿瘤作用: 4.1 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很高。茯苓聚糖本身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支链,成为单纯的β-(1

        4.2 不同给药途径:茯苓多糖体系用各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抑瘤效果也不尽相同。用羧甲基茯苓多糖对肉瘤180的抑瘤试验,给瑞士小鼠5mg/kg剂量连用10天,腹腔注射抑瘤率为99.1%;肌肉注射抑瘤率为96.5%;静脉注射抑瘤率为99.6%;皮下注射抑瘤率为86.3%;口服抑瘤率为8.8%。

        4.3 不同品系的小鼠:真菌多糖体用不同品系的小鼠或杂种鼠做试验,其抑瘤效果差别很大。如香菰多糖(Lentinan)用ICR/TCL、ddys、SWM/MS、C57BL/6品系的小鼠做试验,则出现强烈的抑瘤作用,其抑瘤为85-99%;用C3H/He品系的小鼠做实验,其抑瘤率则为37-48%,而用BALB/C及DBA/2品系的小鼠做试验,方法按1978年全国统一的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规程(草案)进行,结果对肉瘤180曾出现过大于30%的抑瘤率,也出现过29.6%、18.9%的抑瘤率及无抑瘤现象;对小鼠肿瘤U一14的抑制作用也不明显。而用同样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注射液,用500mg/kg、100mg/kg、50mg/kg、25mg/kg剂量进行试验,结果ICR/JCL小鼠肿瘤U一14均有抑瘤作用,其抑瘤率为75.5-92.7%。

       5.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5.1 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3、羟乙基茯苓多糖-4、腹腔注射可以明显增强小鼠腹膜渗出细胞(PEC)的细胞毒性作用;茯苓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1、羟乙基茯苓多糖-2也有一定的作用。用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能增强PEC细胞毒性作用,使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增加。皮下连续注射5天,50mg/kg剂量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增加35.5%,吞噬指数增加58.O%;皮下连续注射10天,50mg/kg剂量使吞噬率增加66.1%,吞噬指数增加121%。新型甲基茯苓多糖还能拮抗免疫抑制剂醋酸可的松对巨噬细胞功能的抑制。给小鼠连续皮下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 10天(50mg/kg.天),自第8天起可的松对照组及羧甲基茯苓多糖加可的松试验组均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100mg/kg/天)3天,可的松对照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为18.86±3.40%和0.41±0.09;试验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34.81±1.75%和0.86±0.07。新型羟甲基茯苓多糖能使Lewis肺癌C57纯系小鼠及荷肉瘤180瑞士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恢复正常。C57纯系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24分钟后,连续皮下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50mg/kg/天)10天,结果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1)正常小鼠组:39.60±4.86%和 0.99±0.20;(2)带Lewis肺癌组:24.44±3.38%和0.55±0.10;带Lewis肺癌加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组:59.26±6.50%和1.30±0.21。瑞士小鼠皮下接种肉瘤180细胞24小时后,皮下连续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50mg/kg /天)10天,结果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1)荷瘤组:26.88±4.57%和0.74±0.11;(2)荷瘤加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组:45.92±4.13%和1.57±0.12。另有药理实验表明,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给小鼠腹腔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300mg/kg/天)7天,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为38±2.46%,吞噬指数为0.67±0.04;对照组的吞噬率为 19.4±1.27%,吞噬指数为0.32±0.02。

        5.2 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PFC)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SRFC)。羟甲基茯苓多糖对PFC及SPFC的增强作用以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能明显增强小鼠对BS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羟甲基茯苓多糖 100mg/kg/天经腹腔注射4天后,小鼠 BSA诱导的DTH反应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别显着;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T细胞生长因子(TCGF)的生长。羟甲基茯苓多糖100mg/kg.天经腹腔连续用药4天后,小鼠脾细胞受ConA刺激生成的TCGF量明显较对照组高,用药组小鼠TCGF的生成量较正常小鼠增加 3.5倍。

        5.3 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采取灌胃法将茯苓多糖配成250mg/kg/天、500mg/kg/天、 1000mg/kg/天三种浓度进行试验,连续用药7天,第8天检测酸性非特异酯酶(ANAD)阳性淋巴细胞数、溶血空斑(PFC)、巨噬细胞吞噬等,同时进行了胸腺,脾脏和肿瘤重量的测定,结果证明茯苓多糖能增强M吞噬功能(P<0.01),增加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P<0.05)。还能使小鼠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并具有抗胸腺萎缩及抗脾脏增大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

        5.4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茯苓多糖体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即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并因此而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督系统,这与其抗肿瘤活性密切相关。

       5.4.1.管内试验:用51Cr标记靶细胞,将培养5天的淋巴细胞与标记靶细胞以1:1混合,用51Cr释放数做为靶细胞损伤的指标。

       据此来观察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试验时加入不同剂量的多糖体,观察对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和羟乙基茯苓多糖在管内可使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强20-28倍,茯苓聚糖和羧甲基茯苓多糖可增强4-7倍。

       5.4.2. 体内试验:用CBA小鼠做试验,开始用P815瘤细胞作为淋巴细胞激活剂,使之致敏,并于不同天数腹腔注射各种茯苓多糖体。第10天将小鼠处死,取出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细胞(MLNC)。用51Cr标记的P815瘤细胞作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的靶细胞,与已配好的脾细胞及MLNC以一定比例混合(l :100),培养3小时,观察51Cr释放率。结果证明各种茯苓多糖体在体内均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此外,100μg/ml的羟甲基茯苓多糖对NK细胞活性有促进作用。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6.1.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6.2.含水溶性小分子多糖的茯苓水提液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2,3一DPG水平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2,3一DPG的耗竭;静脉给药小鼠整体2,3一DPG水平显着上升。

       6.3.茯苓水煎剂皮下注射给药和灌胃给药均可使小鼠血浆皮质酮明显升高。

       7.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茯苓煎剂按5-10g/kg 腹腔注射,对预先给与咖啡因或未给与咖啡因的小鼠,均有镇静作用。茯苓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茯苓煎剂(10g/kg)未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用40g/kg的剂量则使麻醉时间较对照组更显着延长,随着剂量的加大,镇静指数也随之增加。这种协同作用,可能是由于它们的中枢抑制作用所致,也可能是妨碍了戊巴比妥的分解与排泄而致麻醉时间延长。

       参苓白术散加减 脾虚湿盛证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湿滞中焦,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者。

       好了,关于“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