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汤圆和元宵的区别

2.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

3.汤圆和元宵有哪些区别?为何有”南汤北宵“的说法?

汤圆和元宵的大小区别在哪里_汤圆和元宵哪个大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在:元宵是滚出来的,汤圆是包出来的。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做法不一样。元宵的馅是硬的,先把馅料摊成圆饼,再切成小立方块,然后在放满糯米粉的筛子里摇啊摇,边摇边洒水,等它足够大,元宵就做好啦。但汤圆是包出来的,就像包饺子一样,用糯米团包馅。

所以,元宵一般大一点,表皮也比较干燥,汤圆个子小一点,表皮比较光滑。

因为元宵的保质期比较短,就算冷冻起来也只能放几天,所以适合现做现卖;但冷冻起来的汤圆就比较耐放,所以超市里卖的大部分都是汤圆。同时,元宵需要煮的时间久一点,汤圆需要的时间少一点,三五分钟就浮起来了。

汤圆馅儿可盐可甜,可荤可素,除了最为传统的黑芝麻、五仁、豆沙、山楂馅儿,还有很多粗粮、水果、鲜花口味的,以及丧心病狂的梅干菜烧肉、香菇鲜肉馅儿。

汤圆和元宵的区别

1、制作工艺不同:

摇元宵,工艺是“摇”。包汤圆,工艺是“包”。

一般来说,汤圆个头偏小一点(当然,也有地方的汤圆个头很大)大小均匀,是用糯米粉和面,包上黑芝麻、糖桂花、猪板油调成的馅料,一颗一颗搓成丸状,表皮光滑,煮的时候只用等水开一遍后汤圆浮起就可食用,口感细腻软滑。 ? 一捏一揉,汤圆便成了。

而元宵相比起汤圆可就工艺复杂了很多,明代刘若愚对此有详细记载:

“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滚”字,也正是这个字决定了元宵和汤圆的不同口感,因为糯米粉没有经过加水和制,仅仅是依靠馅料在粉堆里的摇晃一层一层滚出来的一个圆球,就像我们冬天在雪地里滚雪球一般。

元宵的工艺看似操作更为复杂,但却适于批量生产,手艺好的大师傅一摇起来就是一簸箕,比汤圆一个个包要快很多,而这样摇出来的元宵大小不像汤圆那么均匀,表面也不光滑,有人戏称“赛过月球表面“,但口感比汤圆更加紧实有嚼头,煮的时候定是要等水开三遍元宵浮起才可以吃。

2、馅儿不太一样:

元宵原料:馅心比较硬。外皮是干糯米粉。

汤圆原料:馅心比较软。外皮是糯米粉团。

馅儿上,元宵一般只有甜馅儿,如豆沙,黑芝麻,枣泥等,汤圆经常有肉馅儿的,如安徽福建一带就会经常吃肉馅儿的汤圆。

3、口感上不同:

元宵吃口是偏硬汤圆吃口是偏软。

4、煮的时间不同:

元宵煮的时间长,要10分钟+汤圆煮的时间短,3~5分钟就好了,浮起来。

5、储存不一样:

元宵即使冷冻了,一般放不过4-5天,再久了一煮元宵皮儿就变红色了,汤圆冷冻起来可以放个把月。

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

元宵和汤圆虽然都是中国传统节庆食物,我认为它们在地域、食用时间和场合、制作工艺、外形、口感和馅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元宵流行于北方,汤圆则更常见于南方。元宵制作工艺为沾水滚动沾糯米粉,汤圆则是包馅料。元宵个头小、口感硬,以黑、白芝麻和花生碎加糖为馅料,颜色多为白色或浅**。汤圆个头大、口感软糯,馅料选择丰富,颜色因食材而变化。

汤圆和元宵有哪些区别?为何有”南汤北宵“的说法?

外观不同:

元宵是用糯米粉一层一层滚出来的,表面干燥粗糙,有糯米浮粉,形状也不是很规则,个头较大,下锅煮的时候汤会变浑浊。

包汤圆的糯米粉加水和过了,水分充足,表面光滑湿黏,搓出来是规则的圆形,下锅煮熟后汤水也比较清澈。

煮制时间不同:

元宵比较耐煮,煮熟大约需要10分钟,煮熟后口感粗糙,有嚼劲,煮完后锅里的汤也较浓稠。

煮汤圆花费的时间较短,沸水煮3分钟就能浮出水面出锅。汤圆煮熟后表皮仍然光滑发亮,口感细腻,糯米味也较淡。

口味不同:

汤圆的馅料花样较多,除了传统的豆沙、花生、黑芝麻、桂花外,现在还有鲜花、水果、粗粮,甚至还有鲜肉、虾仁、梅干菜烧肉等,甜、咸、荤、素口味都有,所以味道很是丰富。元宵的味道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传统元宵只有甜味,比较常见的有黑芝麻味、花生味和豆沙味。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和汤圆原本是一种食物,并无区别。在形成所谓的“南汤北宵”后,由于地域饮食习惯的差异,在加工内馅时会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实际上的区别。之所以同一种食物出现“元宵”和“汤圆”的叫法,和我国历史人物袁世凯及袁世凯称帝有关。

元宵,属于节庆特定小吃,是我们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食用的食品。元宵以糯米粉包裹芝麻、核桃、红糖等混合而成的内馅加工而成;呈圆球状,象征着圆月,也就是圆满、团圆之意。这种甜食也是一种生活甜蜜的寓意。

由于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自古以来在民间都备受重视,被视为是阖家团圆的吉祥日子。这一天借着月圆的美好时光,民间有赏花灯、游园等节日活动。新年的第一轮满月正是这种团圆、祥和、吉庆日子的象征,同时元宵节也标志着汉族整个春节的尾声,是春节最后的一个小高潮。

元宵,这一民间传统节庆小吃正是这种文化底蕴的具体表现。在我国各地,元宵的加工手法大同小异,区别主要在于内馅的不同。元宵的吃法通常是水煮,后来也有油炸元宵的吃法,但不占主流,主要是非节庆期间,将元宵作为一种零食时用。

公元1915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袁世凯登基称帝,改中华民国为“”,年号为“洪宪”。虽然这一出历史闹剧上演了短短的八十三天后,袁世凯就不得不下令回复共和,但他颁布的一项政令没想到能够穿越历史,时至今日。这就是将“元宵”改称“汤圆”(有的地方也叫汤元)。

袁世凯个人比较迷信,非常在意各种各样的禁忌。由于元宵谐音“袁消”,他认为这是一种诅咒,非常不吉利,袁世凯下令以后不得称“元宵”,而称“汤圆”。就和我国著名的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来源一样。这一禁令随着袁世凯下台而自动取消,但此两种名称均保留了下来,并在不同地方形成了以“元宵”或“汤圆”为主的叫法。在北方多以元宵为主,而南方则以汤圆为主,这就是“南汤北宵”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