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歇后语大全及答案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2.除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都是什么习俗?

3.求民间歇后语,我女朋友特喜欢民间常用的歇后语,大家不妨分享下你们常用的歇后语,最好是常用有趣味性的

老郑家的变迁_老郑家汤圆批发样品

年初刚从那儿回来。感觉挺不错的。现在大概给你表达一下。

首先香港的住宿很贵,各方面消费也较高。如果你们是穷游那么资金得好。如果钱不是问题,那都好说..O(∩_∩)O因为本人就是苦逼穷游学生党,住宿都是在港大搭帐篷睡觉伤不起啊。。

交通都很方便,地铁四通八达,建议购买一个叫做八达通的磁卡,各方面消费都可以刷卡了,超级方便。另外澳门到香港的话有轮渡,150人民币左右的价格把。还有直升飞机,那个貌似很贵。。想都不敢想。囧。

下面给你具体说一说。。。

《交通》

出了海关不出接机口, 你会先看到香港旅游局的一个展台,有很多资料,其中最有用的就是香港地图,这是在香港购物逛街必备的。

然后看到卖机场快线和八达通的柜台(圆型),八达通有几种:一是完全充值卡,坐多少地铁花多少钱,剩余可以退,但一般需要扣7元的手续费;二是220元(3日无限次地铁和1次机场快线), 内含50元的押金可以退,如果要用它乘坐巴士还要再充值,建议充值,省得坐巴士的时候找零钱,因为巴士是不找零的,1次机场快线在离港的时候用;三是300元(3日无限次地铁和2次机场快线);四是一天无限次地铁。另外需要说明的是,1天无限次是指起用后24小时内,3天无限次是指起用后72小时内,机场快线无所谓哪天。普通八达通最合适,坐巴士、地铁、买零食等都可以用到。

如果没买300元的套票,去酒店有几种选择:一是单买机场快线,人多可以优惠(100/人,160/2人,240/4人);二是坐活力巴士,可以直接到酒店,适合初次来香港又方向感不强的人,免得找不到酒店;三是可以坐巴士到东荟城(S1,3.5/人),在那里逛逛,然后坐地铁去酒店。

交通费用参考:地铁一站3.8HKD(有些地铁站有优惠拍一拍),过海9HKD,天星小轮分上下2层,上层2.2HKD,下层是1.7HKD。建议你坐上层,这样可以一睹“维多利亚港的景色”而且超级省钱,上层贵一些,也不过是2.2HKD。

八达通卡放在入口机时它显示余额为0请充值,没有关系,游客的八达通大多这样。进地铁和出地铁都需要用八达通,硬的卡放在感应器上,软的卡从插卡口插进去,从前面会出来。坐巴士只需前门上车时刷卡。铛铛车是后门上车,上车时什么都不用,前门下车时再刷就可以了!巴士、小轮、铛铛车都是在刷卡的地方交钱,不设找赎,上车前要准备好零钱!

八达通卡要是显示“失效 请到客务中心”,就只能到客务中心了,每个车站都有。

无论地铁还是火车,买票要到自动售票机购买。先选择车厢等级,再选择起始站,提示你放钱进去。找零会和票一起掉下来。

香港那边还有2个特色交通工具,一个是当当车,一个是山顶缆车。在香港乘坐巴士要特别注意,香港很多巴士只是上次刷卡,他的计算方式是按照你上车站一直默认你坐到终点站下车的价格。

《住宿》

鉴于香港的出租车很贵,建议住在地铁站附近。香港住宿分为:酒店和宾馆。香港寸土寸金,酒店和宾馆房间都不大。

香港旅游,游客前往香港前首先要解决住宿问题,临行前推荐去淘宝网“自在商旅”店铺看看,信誉卖家。在淘宝网订香港澳门酒店,和在淘宝网买别的东西一样,支付宝先付款,住完酒店回来确认收货,安全有保障。250元起的香港平价宾馆,到超豪华的香港五星酒店,即时预订,即时确认。酒店、平价宾馆、景点门票、交通卡、电话卡,港澳自由行购物配套旅游产品“一站式”预订。(深圳机场-香港九龙市区)中港通巴士票75元(单程)(门市价100元),香港L签送关50元/人,海洋公园门票169元(门口HKD250),香港迪士尼门票只要264元(门口统一价格HKD350),都是特价预订的,实惠,省心省力,免去门口排长队之苦。这里推荐的淘宝网店家叫做“自在商旅”的专门预订香港澳门酒店和香港景点门票的店铺,评价很好,很赞的,

佐敦、旺角、尖沙咀,周边非常多的平价宾馆(又叫民宿,条件像大陆的招待所,是经济消费的选择),下面几家值得推荐:

香港金岛宾馆(佐敦),位于佐敦弥敦道上,交通和逛街都非常方便。

地址:香港九龙弥敦道385号平安大楼(地铁油麻地站C出口,往尖沙咀方向走5分钟)

(点评:有40多间房, 配套有独立卫生间,电视,空调,电热水器,房间干净整洁,自带电脑可免费上网,部分房间是新装修的,管理安全,缺点:房间小,有部分房间无窗)

香港亚洲旅游宾馆(佐敦),位于佐敦弥敦道上,交通和逛街都非常方便。

地址:香港九龙弥敦道385号平安大楼(地铁油麻地站C出口,往尖沙咀方向走5分钟)

(点评:有20多间房, 配套有独立卫生间,电视,空调,电热水器,房间干净整洁,管理安全,缺点:房间小,有部分房间无窗)

香港贵族宾馆(佐敦)-宾馆房间新装修

地址:香港九龙佐敦德兴街09-10号宝来大厦5字楼全层(佐敦地铁站E出口对面)

香港九龙商务民宿(旺角),位于旺角弥敦道上,交通和逛街都非常方便。

地址:香港九龙弥敦道731-733号振宜大厦(香港旺角地铁站的A1出口处,步行2-3分钟)

(点评:有50多间房, 配套有独立卫生间,电视,空调,电热水器,自带电脑可免费上网,各层楼有一台公用电脑及上网设备.房间干净整洁,大厦和宾馆各层有摄像头,管理安全,缺点:房间小,上楼的电梯有点旧)

香港中港商务宾馆(旺角),位于亚皆老街先施大厦,毗邻女人街。

地址:香港九龙亚皆老街83号先施大厦(香港旺角地铁站的D2出口处,步行2-3分钟)

(点评:有50多间房, 配套有独立卫生间,电视,空调,电热水器,自带电脑可免费上网,房间干净整洁,部分房间是新装修的,管理安全,近旺角女人街,位置环境还算安静。缺点:房间小)

香港伟帆轩宾馆(尖沙咀),位于尖沙咀金冠大厦,是我为数不多喜欢的宾馆之一,因为是旅行社投资开设的,所以在服务和管理方面,都比大部分宾馆管理要规范。

地址: 香港九龙尖沙咀弥敦道66-70金冠大厦5楼

香港美国宾馆(尖沙咀),位于尖沙咀美丽都大厦,交通和逛街都非常方便。

地址:香港九龙弥敦道54-64号美丽都大厦C座13字楼

临近地铁站:尖沙咀地铁站D1出口

香港伟溢宾馆(尖沙咀),位于尖沙咀美丽都大厦,交通和逛街都非常方便。

地址: 香港九龙尖沙咀弥敦道62号美丽都大厦十五楼

临近地铁站:尖沙咀地铁站D1出口

吃:

<餐厅>

1. 旺角,在整条西洋菜南街上,可找到一般的港式烧卖、牛肉球、辣味鱼蛋小点心及各式果汁。

2. Pie & Tart:旺角百老汇**院附近,找到一间叫Pie & Tart的专门店。这间店专卖焙烘西式饼批及蛋塔,卖相精致,款式多样化。

3. 登打士街沿家乐商场方向走,街头小吃也多得数不尽。

4. 义顺牛奶公司的双皮奶:铜锣湾骆克道506号。巧克力双皮奶,味道无比浓郁。在时代广场旁边的胡同里就有一家,很近。(再往前走50米,就有一家无印良品)。

5. 池记云吞:这里的云吞很出名的,值得一试,就在义顺的马路对面。

6. 澳洲牛奶公司:地址,佐敦白加士街47号地下。近佐敦地铁站。每人 $40 以下

7. 云吞:中环威灵顿街和阁麟街交叉口的老店。

8. 渣甸坊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美食店,诸如文辉、强记、麦(不皿)等,味道都不错。

9. 满记甜品:有很多家,比较大的是在旺角郎豪坊,如果不怕排队图方便,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B1也有个小地方,以各种糖水为主,里面有自制的白芝麻花生汤圆,芒果班戟很不错。

10. 仙踪林:时代广场出来向出租车排队的方向走(左手边),路快走到尽头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店,味道比国内好很多,小吃也好吃。

11. 莲香楼:威灵顿街162号,这里的虾饺烧卖一向闻名,还有极其著名的猪闰烧卖和难得一见的猪肚烧卖。每人 $41-$100

12. 黄埔新天地:在红勘。是著名的蔡澜美食坊,下了天星小轮后,向前300米左右,见到一个船型建筑就到了,地址大概在九龙红勘黄埔新天地的第八期。金凤餐厅,以苏格兰牛柳、蒜茸牛柳为特色;老字号咏黎园,自制四川担担面很有名;三元楼取名自香港最早期著名食肆,提供众多怀旧菜;正斗粥面专家的云吞面曾获“美食大赏”的“至高荣誉金奖”;“老香港”提供几近失传的街头小食,还有诸如上海王家沙、台湾鼎泰丰、本地烧腊、辣蟹等特色,不可不试。

13. 兴利中心三楼的美心大酒楼(铜锣湾轩尼诗道500号,一层是三越百货,SOGO斜对面,很好找)叹早茶。但是其与香港特色早茶,象东海、闽江春什么比较,那也只能说一般了。

14. 客家小栈:尖沙嘴美丽华商场(柏丽大道对面的金巴利道街口)的顶楼,好像也是11点营业,很多人等位子,价格是美心皇宫的一半,记忆犹新的是烧麦和奶黄包还有叉烧包(虾饺没有特别之处)。

15. 澳门茶餐厅,餐厅位于加连威老道8号,近弥敦道,是王的四姨太所开,咖喱牛肉、澳门猪颈肉、猪扒包、奶茶和蛋挞。

16. 澳门茶餐厅:尖沙咀乐道25-27号 每人 $41-$100

17. 山林道:与弥敦道垂直,近佐敦地铁D出口,也可以沿着尖沙咀往北走。不显山露水的,可是道上有不少美食,比如老赵的越南菜,那是星爷经常光顾的地方,还有太湖海鲜城,老板何先生的龙虾海胆宴就颇得香港本地食评家的好评。

18. 九龙城:那里是香港的老城区,可谓龙蛇混杂,但是那里的美食又是另真正的爱好美食的人所无法抗拒的。进入九龙城,直接入福佬村道,那里有著名的德昌鱼蛋粉,地贸馆,喝粥的名店添乐园(艇仔粥很出名)。九龙城,还有著名的裕记烧鹅,黄珍珍泰国菜。

19. 翠华茶餐厅:距香港同事介绍,这也是很多明星喜欢来的茶餐厅,因为价格比普通的药贵一些。

20. 兰芳园:在半山电梯登梯处的很小的胡同里,仔细留意不难找的。丝袜奶茶不负众望。

21. 稍微高档一点的地方,时代广场的食通天、SOGO旁边的铜锣湾一期、二期都是不错的选择。

22. 杏花楼:铜锣湾时代广场附近 各种甜品/各种套餐

23. JL33: 铜锣湾谢斐道393号新时代中心33楼 法式烧春鸡 交通: 铜锣湾谢斐道 人均消费: 200

24. 美都餐室 油麻地庙街63号地下 焗排骨饭 地铁油麻站C出口 人均:40-100

25. 骨煲皇 旺角大角咀棕树街10-11号地下 正宗澳门猪骨煲 地铁旺角站A2出口 人均消费: 150

26. 镛记酒家 中环威灵顿街32-40号 烧鹅 地铁中环站D2出口 人均消费: 150

27. 星座冰室:尖沙咀金巴利道16号香槟大厦地库36号 港式 每人 $40 以下

28. 杏花楼甜品:尖沙咀乐道9号地下A号铺 (近北京道) $40 以下

29. 澳门翠苑茶餐厅:旺角上海街557号旺角熟食中心2楼8号铺 每人$40 以下

30. 朗豪坊对面有一家“手造甜品”,该店是“西贡满记甜品”衍生的品牌,可以尝尝,不用每次都是许留山。

31. 糖朝:广东道100号/海港城对面

32. 虾面店:湾仔兰杜街 2 号 8 号铺 每人 $41-$100

33. 泰昌饼家:中环摆花街 35 号地下 (近阁麟街) 每人 $40 以下

34. 新德里餐厅:尖沙咀弥敦道38-44号重庆大厦C座3楼3室 西餐厅, 烧烤, 咖喱, 小食每人 $41-$100

35. 德发牛肉丸:尖沙咀海防道’海防道临时街市内 每人 $40 以下

36. Burger King:尖沙咀广东道新太阳广场UG03铺

37. 好时沙嗲:尖沙咀东部麼地道 63 号好时中心 144-148 室 星马菜 每人 $40 以下

38. 泰简单:铜锣湾谢斐道517号总统戏院顶楼 每人 $101-$150

39. 咖喱王:尖沙咀重庆大厦E座七楼E2号铺 每人 $41-$100

40. 思家菜馆:尖沙嘴棉登径8号地下3-4号铺地铁尖沙嘴站D2出口 $180

41. 镛记酒家 中环威灵顿街32-40号 烧鹅 地铁中环站D2出口 人均消费: 150

42. 美国星期五餐厅:尖沙咀弥敦道26 号东企业广场4-5楼 (中间道写字楼电梯按R字) $101-$150

43. 小吃: 旺角奶路臣街或登打士街。

44. 街头特色小食更系要试鸡蛋仔,辣鱼蛋,碗仔翅,砵仔糕,炸鱿鱼,鱼肉烧卖,猪肠粉,煎酿三宝(鱼肉酿茄子、尖椒、圆椒或豆腐其中三样命名)_山东街,女人街_一般于旺角街头都会见到。

茶餐厅下午茶时段要试蛋挞,菠萝包,西多士,奶茶,夜晚煲仔饭。

45. 铜锣湾的登龙街和勿地臣街一带走走,可找到不少价廉味美的地道小吃。

46. Regala:铜锣湾西武百货110A铺 香蕉脆卷 地铁铜锣湾站E出口 人均消费: 100

47. 御善房:香港佐敦广场7楼 痴心白花球 地铁佐敦D出口 人均消费: 港币:100

48. 甜品自助餐: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君悦酒店1楼 榛子朱古力饼 地铁湾仔站A出口 人均消费: 港币:185 儿童:120

49. 奇趣饼家:旺角花园街135号地下 豆沙烧饼 光酥饼 人均消费: $40

50. 多美意饼屋:油麻地柯士甸道107-109号地下D铺 American Cheese Cake, Tiramisu,Chocolate & Blueburry Cake, 人均消费: 30

澳门的话。。。。

一。其实一天就可以搞定啦。挺小的

尽管澳门城市不大,但是也还是要坐车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走更远的地方。有什么办法不花钱就能坐舒适的空调巴士呢?

澳门就是这点好,繁多,竞争激烈。为了吸引赌客,各个大都在关口设有接客人的免费巴士。所以不花钱的交通就是让你去乘坐的免费巴士,它就在出关口左边的一个停车场内。

大的免费车通常15分钟左右会开出一班,不用等太久。注意一点:上车时,你不要问去什么路,也不要问某某景点怎么走,那样会暴露你是蹭车一族,招至白眼。你要像其他赌客一样,只问某某大酒店或大怎么走。

由于澳门的各大遍布在澳门半岛和氹仔岛的繁华区域,你总能找到离你的目的地较近的免费巴士。

如果你去观光塔和老城附近这一代,可搭乘的免费巴士.如果你是去机场或氹仔岛、官也老街,可以搭乘人酒店的免费巴士。如果你是去妈阁庙可以坐去码头附近的免费巴士。回程或转去更远的地方,也可以利用关口或码头做中转地。我是先乘坐的车到澳门岛的中心地带。

二、“游”不花钱

附近,本身就是一个游乐集中的地区。这里集中了几家造型各异的酒店。

逛奢华酒店,也是澳门旅游的一大特色,环境舒适,又无需花钱。新大酒店与老酒店只有一路之隔。这里也是外地游客最喜欢流连的地方。尽管有人会在澳门中倒赚一把,但是行走40国不建议游客参与,因为最终的赢家永远是庄家。

外面也有很多现代化的景观游览。当然,澳门最有特色的还是葡式风情,要体会这些,也是不需要花钱的。从一直向西走不远就可以看到葡国风情的老街。这里的南欧建筑至今还保持得非常完好民政总署门前这一带老建筑最为集中。当地人称这里为“喷水池”。这一带也是外来游客最集中的旅游点。

澳门还有很多旅游景点是不需要买门票的。比如澳门的标志性景点---大三巴,就不需要另外花钱。另外,氹仔的官也街也是个体会澳门特色的地方。

三、“吃”不花钱

这一点听起来比较难,但是如果你真的想不花钱,不乞讨,又不饿肚子,还要吃好吃的肉,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通往大三巴的狭窄小街上,路两边是一间接一间的澳门特产牛肉干、猪肉干、杏仁饼等各种食品店,每一家都把产品摆到街边,拉过路的游客品尝。

澳门商家不会像内地的商家只用牙签扎一点让你试吃,他们都是用剪刀剪下一长条让你吃,那些点心也是一整块让你试吃,牛肉干、羊肉干、猪肉干、各种点心,每经过一家都有人拉你试吃。不满意也不会生气。

香港和澳门人的薪水比内地人高3倍以上,自然饮食的价格也要高很多。如果你一路试吃,那这一顿饭钱真的要省下来了。

在澳门除了可以找到吃不用花钱的办法,喝也有免费的。随便找间就可以。因为在内,有服务员端着各种免费饮品穿梭其间,你只要向他们提出要求就可以。

四、“住”不花钱

在澳门的,很多赌徒通宵,也有很多游客像看惊险片一样,旁观也能刺激一夜。如果要找不花钱过夜的方式,你可以效仿。如果你要困了,也可以在附近的沙发上对付一夜。

不过除了在酒店虐待或放纵自己,与驴友交换住房,也是免费住宿的好选择。回报是,驴友到你所在的地方旅游时,由你免费提供一个房间给对方住。

大三巴牌坊

最为大家熟悉的澳门标志之一,也是拍摄旅行纪念照的绝佳景点。大三巴牌坊其实是昔日天主之母教堂的前壁,东方和西方建筑的风格融合在一起,特别是牌坊上面的浮雕别具意味,值得欣赏。

议事亭前地

议事亭前地旧称喷水池,最难得之处是这里保存着昔日二、三层高的中西房子,而附近又有西式建筑如玫瑰堂、仁慈堂、民政总署大楼以至三街会这类中式庙宇,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达至老建筑和现代气息和谐共存,并体现中西文化交融,正是澳门的独特之处。

妈阁庙

妈阁庙前地是葡萄牙人最早登陆澳门的地方,正是中葡文化融合的起点。妈阁庙前的葡式碎石与妈阁庙中式设计成强烈对比,正好体现中西交融的特征,因此不要放过拍张照片纪念。进入庙内,可以求支签、买道平安符,以及欣赏遍布庙内的石刻。

大炮台

从大三巴的侧面,步行5 分钟,就是大炮台,可以看到一排排已经退休的大铁炮,在炮台上吹吹风,居高看看澳门的街景。

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

“龙环”是氹仔的旧称,“葡韵”是指这里葡萄牙的建筑风格,又指氹仔海边马路一带的景致。整个景点包括海边马路的五栋葡式住宅、嘉模教堂、图书馆和两个小公园。尤其海边马路葡式建筑群,这五幢翠绿的小型别墅,是凼仔重要的文物建筑与文化遗存,同时也是澳门极富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妈祖阁→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亚婆井前地→圣老楞佐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圣奥斯定堂→何东图书馆→民政总署大楼→议事亭前地→三街会馆(关帝庙)→澳门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圣母堂→大三巴牌坊→大炮台→旧城墙遗址→哪吒庙→圣安多尼堂→基督教公墓→东方基金会会址→东望洋山

青洲原始生活

====

 澳门的每个角落都有故事,实在是很有意味的城市。真没想到,澳门还有一个地方,多年来保留着最原始的生活状态,那就是青洲。青洲这个地方,一般游客都不会去,甚至连本地人都未必知道在哪里。其实它位于澳门北面,靠近珠海关闸,以前是新移民聚居的地方。曾经住在这儿的修仪对我们说:“我的父母是台山过来的新移民,小时候也是住在这些铁皮屋里,不过我的旧居在上幼儿园时被一场大火烧光了。”青洲现在还余下少量有人居住的铁皮屋,不过很快就会被完全清拆了。

“刘记最出名的是捞面,粗面爽口、幼面软滑,可以配猪扒和鸡扒。“澳门做得最好的其实不是猪扒包,这个鸡丝蛋包,在外面一定吃不到!”老板娘冲劲十足,上菜快狠准,每碟都分量十足,加菜毫不手软

 前铺后居的猫空间位于高档住宅林立的下环区一个街角,地下约3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供来客探访猫咪,楼上阁楼则用作自住。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要吃糖瓜祭灶(就是大家说的"小年").好让灶王爷上天说些好的事.图来年吉利些.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宵节又名“灯节”或“灯夕”。北魏时期,道教笃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地官大帝)”及“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三位神灵,他们的生日,分别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也有人认为,它是汉代宫廷的一种祭典演变而来。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或灯节,是民间多彩多姿的节日,也是春节最后的一天,自此以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故有小过年之称。

相传早于汉文帝期间,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及至汉武帝创建了“太初历”,进一步肯定元宵节的重要性。元宵节的节期,随着历代的发展而不断延长,相传唐代的元宵只持续三日,到了宋朝则延长至五天,及后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开始活动,直至年十七才结束。

中国传统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平时在白天亦难出门,更何况是夜晚,难得元宵节当晚可以破禁,自然会尽享欢娱,等待异性来结识,所以不少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都以元宵佳节为题材。

元宵节是个热闹的节庆,活动很多举其重要者如下:

(一)上元祈福

民间将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并予人格化。因此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称三官大帝。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大帝生日。天官的主责是赐福,所以,民间在清晨备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赐福。

(二)元宵祭祖

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圆以象征家福。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已是团圆幸福。

(三)迎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所以花灯是元宵节的中心活动。民间称花灯为「鼓子灯」,因为过去小朋友所提的灯型似鼓锣。元宵花灯种类很多,如寺庙的彩灯、店铺的走马灯及儿童的鼓仔灯等。式样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形象灯如关刀灯、兔灯、水果灯、半灯等;另一是活动灯,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现在多为电动花灯,如状元游街、八仙贺寿、桃园结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传统。

(四)猜灯谜

以往灯谜都在寺庙里举行,因为寺庙乃民众闲暇时聚集的场所,而且有花灯竞赛与展示,所以从前都在花灯下榜上一个谜面,到元宵夜由庙里相关人员主持猜灯谜,场面热闹而温馨,因为可以得个奖品回家,算是小过年的吉祥兆头。现代猜灯谜的型态有揭诸在报章、杂志上的,有电视转播某个寺庙的灯谜大会,也有在某些节目中穿插的灯谜,型态多样化,可满足民众不同的需要。这也反应现代社会中过传统节庆的多元型态。

(五)舞龙舞狮

全国各地在元宵节都有龙灯,龙是一种吉祥的神话动物,也是民族的图腾。台湾早期的龙灯,长约七、八丈,在竹鼓上贴纱,作为龙形的灯龙,在龙头和龙身里,点上十几枝蜡烛,然后绑在木棒上,由十几个人抬着走,由龙头追逐龙珠而起舞,姿态优美,称为“弄龙”。十五夜各地的狮阵也一起出动,称为「弄狮」,并表现功夫,其目的在驱邪祈安,并有贺年贺节的喜庆意义。

舞龙舞狮时锣鼓喧天,鞭炮声不绝,更为元宵节带来热闹的气氛。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的习俗----话习俗

祭灶 扫尘 贴春联、门神 年画

倒贴“福”字 除夕夜 年夜饭(团年饭) 祭祖

守岁 迎春 红包(压岁钱) 新年赠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接财神 回娘家

初六送穷

除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都是什么习俗?

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你

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刀子切元宵--不愿(圆)

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三尺长的--搭不上言(檐)

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

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大车拉煎饼--贪(摊)的多

大麦掉在乱麻里--忙(芒)无头绪

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土地爷坐班房--劳(牢)神了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土杏儿--苦孩(核)子

土蚕钻进花生壳--充好人(仁)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下雨天出太阳--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门神老爷吃甘蔗--指教(纸嚼)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

小姑娘梳头--自便(辫)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聪明。(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惺惺。(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求民间歇后语,我女朋友特喜欢民间常用的歇后语,大家不妨分享下你们常用的歇后语,最好是常用有趣味性的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阿斗的江山——白送

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

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阿哥吃面——瞎抓

阿婆留胡子——反常

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

挨打的乌龟——缩脖子啦

挨刀的鸭子——乱窜

挨了巴掌赔不是——奴颜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挨了打的鸭子——乱窜

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

挨了刀的皮球——瘪了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了

挨着火炉吃海椒(辣椒〕——里外发烧

矮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矮子放风筝——节节高;节节上升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矮子观光——随声附和

矮子过河——安(淹)心

矮子看戏——听声

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矮子爬楼梯——巴不得(迫切盼望)

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矮子婆娘——见识低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痴心妄想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庵堂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鹌鹑要吃树上果——够不着;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岸上捞月——白费功夫;白费劲

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按方抓药——照办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按牛头喝水——办不到;没法办

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

案板顶门——管得宽

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随人宰割

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暗室里穿针——难过

暗中使绊子——蔫儿坏

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鏊子上烙冰——化汤了

鏊子上烙饼——翻来翻去

八百吊钱掉井里——难摸哪一吊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八百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八宝饭上撒胡椒——又添一味

八辈子的老陈帐——说不清

八寸脚穿七寸鞋——别扭

八斗的小垂缸——装不下一石

八哥啄柿子——拣软的欺

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八个钱的膏药——沾上了

八个钱买碗馄饨——没有面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八卦炉里睡觉——热气腾腾

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出路难找

八级工学技术——精益求精

八级师傅学手艺——长到老,学到老

八角掉进粪坑里——香臭不分;香臭难分

八斤半的鳖吞了大秤砣——狠心王八

八斤半的老鳖吞了个秤砣——狠心的王八

八斤半的王八中状元——规矩(龟举)不小

八十个人抬轿子——好威风

八十老汉害个摇头病——不由人愿;由不得人

八十老人吹灯——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八十老翁练琵琶——老生常谈(弹)

八十老翁学打拳——越练越结实

八十老翁学手艺——老来发奋

八十岁的老绝户头——后继无人

八十岁刮胡子——不服老

八十岁老翁挑担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八十岁留胡子——老主意

八十岁没儿女——老来孤单

八十岁生儿子——代代落后

八十岁跳舞——老天真

八十岁玩猴子——老把戏

八十岁学吹笛——尽是老调;老调子

八十岁学摔打——拼老命

八十岁演员扮孩子——返老还童

八十岁站柜台——老在行

八五炮打兔子——得不偿失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聚会——神聊

八仙桌缺只腿——搁不平

八仙桌上放灯盏——明摆着

八仙桌子——有棱有角

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八月的苦瓜——心里红

八月的莲藕——又鲜又嫩

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

八月的柿子——越老越红;老来红

八月桂花开——到处飘香

八月里的黄瓜棚——空架子

八月十五吃年饭——还早哩

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八月十五吃粽子——不是时候

八月十五的月饼——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过端阳——晚了;迟了

八月十五看龙灯——晚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巧了

八月十五送月饼——赶在节上

八月十五云遮月——扫兴

八月十五蒸年糕——趁早(枣)

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

八只脚的螃蟹——横行霸道

八字不见一撇——没眉目;差得远;差远了

巴掌长疮——毒手

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巴掌上摊煎饼——巧手;好手

扒了皮的癞蛤蟆——活着讨厌,死的还吓人

扒了墙的庙——慌了神

芭蕉插在古树上——粗枝大叶

芭蕉开花——一条心;紧相连

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

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拔草引蛇——自讨苦吃;自找苦吃

拔葱种海椒——一茬比一茬辣

拔节的高梁——节节高;节节上升

拔浪鼓——两面光

拔了的闹钟——专做提醒人的事

拔了萝卜——窟窿在

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拔了毛的鸽子——飞不了

拔了塞子不消水——死心眼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跋脚驴子追兔子——赶不上;撵不上

跋脚马上战场——有死无活

跋子拔萝卜——歪扯

跋子踩高跷——早晚有他的好看

跋子打围——坐着喊;坐地呐喊

跋子赶马——望尘莫及

跋子上台——立场不稳

把鼻涕往脸上抹——自找难看

把肥料浇到莠草上——劳而无功;有劳无功

把脸装进裤挡里——见不得人

把人赶到墙根下——走投无路

把娃娃当猴耍——愚弄人

把妖猜当成菩萨——善恶不分

靶场上的老黄忠——百发百中

霸王别姬——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白脖老鸹——开口是祸

白脖子屎壳郎——有特色;与众不同

白布进染缸——洗不清;洗不净

白布做棉袄——反正都是理(里)

帮子——中看不中吃;好看不好吃

地里耍镰刀——散了心

烩豆腐——谁也不沾谁的光

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白骨精扮新娘——妖里妖气

白骨精打跟头——鬼把戏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白骨精送饭——有野心;没安好心

白骨精演说——妖言惑众

白骨精遇上了孙悟空——原形毕露

白鹤站在鸡群里——突出

白虎进门——大难临头;灾祸临头

白开水画画——轻(清)描淡写

白蜡杆结桂花——根子不正

白蜡杆子翻场——独挑

白蜡做的心——见不得日头见不得火

白脸奸臣出场——恶相;恶模样

白脸狼戴草帽——变不了人

白脸狼戴眼镜——冒充好人;充好人

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白猫钻灶坑——自己给自己抹黑

白毛乌鸦——与众不同

白娘子斗法海——精打光

白娘子水漫金山——大动干戈

白娘子遇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

白日见鬼——玄乎;心里有病

白日做梦——胡思乱想

白水锅里揭奶皮——办不到;没法办

白水下石膏——成不了豆腐

白水煮——淡而无味

白水做饭——无米之炊

白素贞不舍许仙——恩爱难分

白糖包砒霜——毒在里面

白糖嘴巴刀子心——口蜜腹剑

白天打灯笼——白搭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白天照电简——多此一举

白天捉鬼——没影儿的事

白铁斧头——两面光

白仙鹤长了个秃尾巴——美中不足

白纸上画黑道——抹不掉;明摆着;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白纸写黑字——黑白分明;明摆着;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白纸做的灯笼——一点就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