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半夏厚朴汤_加减半夏厚朴汤治疗食道炎豆丁网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加减半夏厚朴汤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回答您的问题。

1.慢性咽炎怎么治 慢性咽炎可尝试中医针灸

2.哪里治梅核气最好,在北京

3.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

加减半夏厚朴汤_加减半夏厚朴汤治疗食道炎豆丁网

慢性咽炎怎么治 慢性咽炎可尝试中医针灸

       慢性咽炎在中医称为“慢喉痹”,其中有一种病理类型为“气郁咽喉型”。气郁咽喉指的是人由于情致不畅等原因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如表现在胃部即为胸腹胀满;如表现在咽喉部则为脉络痹阻、咽喉不利,这主要表现为咽干多咳。

       另外,情致不畅还可导致肝郁犯脾,痰浊内生。也就是说,多愁善感、心胸狭隘、易怒易生闷气等不良情致也是引发慢性咽炎的重要原因。临床中还见到一些病人,在空闲的时候会不停地清嗓子,但是一工作起来就没有了,这也是由于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等原因引起的嗓子不适,但这仅是慢性咽炎的初期。

       因此,对于郁闷、情致不畅、很难找到快乐的女人,一旦患上慢性咽炎,且反复发作,就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疏肝解郁,化痰利咽”治疗。可选用由法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等组成的半夏厚朴汤加减服用,临床效果较好。如果还伴有多痰症状,可再加入瓜蒌、贝母,芳雨天源青橄榄;有咽部增生滤泡可加入玄参、牡蛎等具有软坚散结的草药;咽干、黏膜萎缩时可加入能够养阴生津的沙参、柴胡、白芍等。另外,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传统方剂也有很好的作用。

哪里治梅核气最好,在北京

       经方是经典方的简称,也是历代相传经验方的简称。经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应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是中医的临床规范。古往今来,名医无不研究经典,擅用经方者无不成为临床高手,但经方的应用绝非易事。方证简略不详,现代应用范围不明,影响了经方的普及与推广。20多年来,本人专注于经方现代应用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这本小册子就是本人常用的经方使用常规。 本手册收集的处方以汉代医学典籍《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经典方为主,少数后世的经验方因配伍严谨,疗效确切,且沿用日久,本人也经常使用,故一并收录其中。

        1半夏厚朴汤加减法:

        (1)痰多、呕甚、惊恐、焦虑、失眠严重:重用半夏

        (2)眩晕、心悸 水舌、水肿、小便不利 胃内振水音:重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3)胸闷、腹胀,舌苔厚腻:重用厚朴

        (4)胸闷、腹胀、手脚冰凉、便秘 脉弦长有力:合四逆散

        (5)眩晕、心悸、失眠:合温胆汤

        (6)焦虑失眠:合酸枣仁汤

        (7)腹痛 腹泻:合黄芩汤

        (8)心烦 焦虑 失眠 腹中胀满:合栀子厚朴汤

        2半夏泻心汤加减法:

        (1)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黄腻、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加制大黄

        (2)腹胀气多,叩之如鼓:加厚朴(增加胃肠动力)

        (3)舌不红、面黄、消瘦:加肉桂

        (4)咽痛充血、胸闷、身躁热:加连翘、栀子。

        3白虎汤加减法:

        (1)消瘦、口渴、舟状腹:加人参(白虎加人参汤)

        (2)关节疼痛 气上冲: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汤)

        (3)关节疼痛 口中粘、苔厚腻:加苍术(苍术白虎汤)

        (4)高热不退、发斑、吐血、衄血、谵语躁扰:加水牛角、玄参(化斑汤)

        (5)甲亢:合小柴胡汤(小柴胡汤 白虎汤)。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法:

        (1)其人如狂、少腹疼痛、大便秘结:合桃核承气汤

        (2)脑梗死:合桂枝茯苓丸

        (3)心烦失眠、舌体紫暗、面色暗红:合桂枝茯苓丸

        (4)失眠 头痛 恍惚 舌淡红:合酸枣仁汤

        (5)高血压 烦躁 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

        (6)焦虑不安 胸闷 腹胀:合栀子厚朴汤。

        5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法:

        (1)腹中疼痛 面黄 眩晕:合当归芍药散

        (2)口渴(水少) 浮肿(水多):合五苓散

        (3)腹胀腹痛:合四逆散。

        6大柴胡汤加减法:

        (1)心中烦 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

        (2)面红赤、舌紫暗 少腹压痛 小腿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3)焦虑 腹满胀气:合栀子厚朴汤

        (4)咽喉异物感:合半夏厚朴汤

        (5)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合黄连解毒汤

        (6)急性感染:合黄连解毒汤(中药抗菌素)

        (7)哮喘见痰稠难咯:合排脓(痰)散

        (8)胸痛、痰黄、便秘:合小陷胸汤。

        7大承气汤加减法:

        (1)痞满燥实之轻症者:去芒硝,厚朴 枳实减量(小承气汤)

        (2)热病神昏:合黄连解毒汤

        (3)热毒发斑出血:合白虎汤

        (4)胎死腹中:合桂枝茯苓丸。

        8大黄附子汤加减法:

        (1)体格壮实 精神萎靡、面色黄暗、皮肤干燥粗糙、肌肉酸痛、反应迟钝(麻黄证) :合葛根汤;

        (2)汗出而肿、手足麻木(黄芪证):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面红赤、舌紫暗 腰背疼痛 下肢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4)胆囊炎 胆石症引起的胆绞痛急性发作伴发热:合大柴胡汤。

        9大黄蛰虫丸

        10大青龙汤加减法:

        (1)咽喉充血疼痛:加连翘

        (2)腹胀 便秘:加大黄。

        11当归芍药散加减法:

        (1)舌体紫暗 少腹充实疼痛 下肢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2)口渴(水少) 浮肿 小便不利(水多):合五苓散

        (3)腹中痛、四肢冷、脉搏弦:合四逆散

        (4)颈项疼痛、容易疲倦、月经后错未至:合葛根汤

        (5)水肿 附子证:合真武汤

        (6)自身免疫性疾病、久久难愈伴抑郁:合小柴胡汤(柴归汤)

        (7)伴严重恶寒感、极度疲倦感,脉沉: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8)伴多汗:合桂枝加附子汤

        (9)伴关节疼痛:合桂枝加附子汤。

        12当归四逆汤加减法:

        (1)头痛 恶心 呕吐 水舌:合吴茱萸汤

        (2)女性皮肤枯黄、唇干而瘪、形体枯瘦、脱发、贫血 性欲低下 闭经、不孕:合温经 汤。

        13苓桂枣甘汤加减法:

        (1)呕吐清水、腹中有水声:加白术(合苓桂术甘汤)

        (2)咳逆上气、头昏眼花:加五味子(合苓桂味甘汤)。

        14苓桂术甘汤加减法:

        (1)消瘦明显:加大枣

        (2)咳逆上气、头昏眼花、呼吸困难、动则气喘:加五味子。

        15苓桂味甘汤加减法:

        (1)羸瘦之人 严重的咳逆上气、心悸、头昏、多汗、脉虚数: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生脉饮 山萸肉。

        16防风通圣散

        17防己黄芪汤加减法:

        (1)喘憋:加麻黄

        (2)腹痛:加白芍

        (3)下肢疼痛、浮肿明显:加怀牛膝

        (4)血脂高:加泽泻

        (5)头晕 头痛 腰腿无力:加葛根

        (6)胸痛、心绞痛:加川芎 丹参

        (7)易感冒、鼻塞、打喷嚏:合玉屏风

        (8)下肢肿甚 精神萎靡(附子证):合真武汤。

        18附子泻心汤加减法:

        (1)舌体胖大、大便稀溏:合甘草干姜汤

        (2)便秘:加重大黄量

        (3)躁动不安、出冷汗(失血性休克前期表现):加肉桂。

        19桂枝汤加减法:

        (1)胸闷 腹胀 痰多 咳喘:加厚朴、炒杏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腹痛 便秘:加大黄(桂枝加大黄汤,一方面用桂枝汤,对体;一方面用大黄,对 症;用于外有太阳中风证、里有阳明腑实证的表虚里实状态者)

        (3)自汗 盗汗 黄汗 浮肿 小便不利:加黄芪

        (4)汗多 心悸 头昏 食欲不振 舟状腹:加人参

        (5)项背拘急 自下利: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

        (6)胸腹部搏动感(如房颤)、上冲感、惊恐感、不安感、失眠、眠浅、自汗、盗汗:加龙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20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法:

        (1)心悸、汗多:加龙骨 牡蛎

        (2)更年期:加仙灵脾、巴戟天

        (3)关节冷痛严重(细辛证):合当归四逆汤(着重加入细辛、当归)

        (4)心肌梗死:针对剧烈胸痛,加葛根 川芎;针对心源性休克、汗出欲脱,加人参( 内含参附汤)。

        2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法:

        (1)羸弱之人 气喘、汗多:合生脉饮 山萸肉

        22桂枝茯苓丸加减法:

        (1)腹痛、便秘:加制大黄

        (2)腰腿痛:加怀牛膝

        (3)皮肤病:加薏苡仁(消磨皮损、光滑皮肤)

        (4)腹中疼痛:加当归 川芎

        (5)心下按之满痛,进食后腹胀 嗳气 返流:合大柴胡汤

        (6)抑郁 失眠:合柴龙牡

        (7)腹中疼痛、月经不调 面黄 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8)腹中痛 四肢冷 脉搏弦:合四逆散

        (9)糖尿病、高血压: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10)周围血管病:合四味健步汤

        (11)肾绞痛:合大黄附子细辛汤。

        23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

        24葛根汤加减法:

        (1)闭经或月经后错 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2)腰部冷重 干姜舌:甘姜苓术汤

        (3)腰腿疼痛:合桂枝茯苓丸

        (4)左少腹充实有力,按之疼痛 下肢皮肤干燥 舌暗:合桂枝茯苓丸

        (5)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加辛夷花、川芎

        (6)头面部疖肿、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暴聋、头痛:加川芎、大黄

        (7)膝关节沉重 疼痛:加白术 附子

        (8)体格壮实男子的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落枕:加黄连、黄芩(合葛根芩连汤) 。

        25葛根芩连汤加减法:

        (1)烦躁、头痛、便秘或大便粘臭 或高血压;出血倾向,牙周脓肿,牙痛:加制大黄

        (2)糖尿病导致腰腿无力或性功能障碍:加怀牛膝

        (3)心下痞、恶心呕吐:合半夏泻心汤。

        26甘姜苓术汤加减法:

        (1)颈项腰背酸痛:合葛根汤

        (2)浮肿 多汗:合防己黄芪汤

        (3)恶寒无汗 关节疼痛:合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汤 甘姜苓术汤)

        (4)心下痞硬、食欲不振:加人参

        (5)心功能不全:加桂枝

        (6)腰背关节严重疼痛 畏寒肢冷、大便清稀、四肢厥冷、脉沉无力:加附子。

        27甘草泻心汤加减法:

        (1)舌苔厚、便秘、高血压、衄血:加制大黄

        (2)糖尿病头昏、口渴:加葛根

        (3)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大便干结、腹疼痛、脚挛急:加白芍。

        28黄连解毒汤加减法:

        (1)腹胀 呕吐 返流,心下按之满痛:合大柴胡汤

        (2)出血、便秘:合三黄泻心汤

        (3)皮肤发红发干、脱屑:合桂枝茯苓丸、四物汤。

        29黄连阿胶汤加减法:

        (1)出血:加生地

        (2)腹痛拒按:加制大黄

        (3)少腹疼痛:加丹皮。

        30黄芩汤加减法:

        (1)腹痛 拒按:加制大黄

        (2)腹泻(热利)、烦热:加黄连

        (3)出血多:加阿胶

        (4)呕吐:加半夏 生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31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法:

        (1)下肢疼痛、麻木:合四味健步汤

        (2)易感冒、易咳喘、易喷嚏、易出汗:合玉屏风

        (3)面色红赤 小腹压痛 小腿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4)口渴(水少) 汗多、腹泻、水肿(水多):合五苓散

        (5)眩晕 小便少:合泽泻汤

        (6)高脂血症:加泽泻汤

        (7)精神萎靡、极度疲倦: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8)下肢水肿、膝关节疼痛:合防己黄芪汤

        (9)高血压:加葛根 川芎

        (10)脑梗死:加葛根 川芎

        (11)头昏 头痛:加葛根 川芎

        (12)胸闷 胸痛(心绞痛)、舌暗:加丹参 川芎。

        32桔梗汤加减法:

        (1)失音:合半夏厚朴汤

        (2)咽痛,但局部无红肿:加桂枝

        (3)扁桃体肿大:加柴胡、连翘 石膏

        (4)其人消瘦、咽喉干燥、粘膜菲薄:加玄参 麦冬。

        33荆芥连翘汤

        34理中汤加减法:

        (1)心悸动、腹中痛:加桂枝(桂枝人参汤)

        (2)口疮:加黄连(连理汤)

        (3)整体状况更差,脉沉微弱,精神萎靡:加附子(附子理中汤)。

        35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法:

        (1)精神病:合温胆汤

        (2)月经不调 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3)腰部沉重 干姜舌:合甘姜苓术汤

        (4)其人消瘦(加大枣、甘草)、食欲不旺(加桂枝、生姜):加大枣、甘草、桂枝、 生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5)浮肿、贫血貌:加黄芪

        (6)大便稀溏:加白术 茯苓。

        36麻黄汤加减法:

        (1)肌肉酸痛、舌苔白腻、浮肿:加苍术

        (2)银屑病:合桂枝茯苓丸 薏苡仁、大黄、石膏。

        37麻杏石甘汤加减法:

        (1)肺部感染:加黄芩 连翘 栀子

        (2)舌苔厚、大便秘:加大黄

        (3)腹胀:加厚朴 枳实

        (4)咽痛:加桔梗

        (5)咽中粘痰:加半夏(或合半夏厚朴汤)。

        38麦门冬汤加减法:

        (1)咽中粘痰:合半夏厚朴汤

        (2)咽喉干痛:合桔梗汤

        (3)汗多、口渴、舌面干燥、脉洪大有力:加生石膏

        (4)皮肤干枯、干涩、干痒:加生地、阿胶

        (5)出血:加生地、阿胶

        (6)(气上冲)心悸动、气短少 舌淡、舌体柔软:加桂枝

        (7)悸动:加龙牡。

        39排脓(痰)散

        40四逆散加减法:

        (1)咽喉异物感、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2)肾积水:合猪苓汤

        (3)尿路感染:合猪苓汤

        (4)顽固性头痛、失眠、胸痛、呃逆、磨牙 舌体紫暗: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5)大便秘结:重用芍药。

        41四逆汤加减法:

        (1)大吐、大泻、大汗、大失血:加人参

        (2)头面上半身出血 心下痞:合三黄泻心汤(三黄四逆汤)。

        42薯蓣丸

        43芍药甘草汤加减法:

        (1)便血:加黄芩

        (2)腹中冷痛:加肉桂、干姜(柴胡桂枝干姜汤药对)

        (3)四肢冷 胸胁苦满 腹胀:合四逆散

        (4)肾绞痛发作:合四逆散加当归、川芎、怀牛膝

        (5)急性腰肌扭伤、剧痛(外证未去):合桂枝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44酸枣仁汤加减法:

        (1)眩晕、多梦、惊悸:合温胆汤

        (2)腹胀、咽中异物感:合半夏厚朴汤

        (3)胸闷、心悸、疲劳、抑郁:合柴龙牡

        (4)烦热严重:加黄芩、连翘、栀子。

        45肾气丸加减法:

        (1)口中渴 小便少:合五苓散

        (2)少气、自汗、糖尿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腰痛、下肢水肿:加怀牛膝、车前子(济生肾气丸)。

        注意:形体壮实、面色暗红有油光、脉搏滑数有力的黄连人忌用!

        46生脉饮方加减法:

        (1)心悸严重:合桂枝甘草汤

        (2)气喘多汗:加龙骨、牡蛎、山萸肉。

        47桃核承气汤加减法:

        (1)抑郁:合柴龙牡

        (2)焦虑:合柴龙牡。

        48温胆汤加减法:

        (1)咽中异物感、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2)焦虑 腹胀:合栀子厚朴汤

        (3)精神恍惚、百般无奈,舌不红,脉不滑(焦虑):合酸枣仁汤

        (4)心烦、失眠、胸闷、快速心率:加黄连

        (5)嗜睡、脉缓、乏力:加麻黄

        (6)头痛、眩晕、抽动:加天麻

        (7)肌肉痉挛、抽搐:加全虫、蜈蚣。

        49温经汤加减法:

        (1)出血:加生地

        (2)大便干结,皮肤如鳞甲:加桃仁

        (3)闭经、基础体温低:加鹿角胶、附片。

        50五苓散加减法:

        (1)低热、食欲不振、胸闷、淋巴结肿大 恶心:合小柴胡汤

        (2)腹胀、嗳气、咽中异物感、舌苔厚腻:合半夏厚朴汤

        (3)腹中疼痛、月经不调:合当归芍药散

        (4)面黄、乏力、多汗、多食易饥、腹大松软如棉: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5)精神萎靡、脉沉(附子证) 肝硬化腹水、肾病水肿:合真武汤

        (6)多汗、乏力、易感冒:合玉屏风

        (7)暑天多汗、烦渴:加生石膏、寒水石;小便涩痛:加滑石、甘草(桂苓甘露饮)

        (8)头痛、颈项肩背不适:加葛根

        (9)血压高:加葛根

        (10)嗜酒:加葛根

        (11)腰腿疼痛:加怀牛膝

        (12)黄疸或胆红素偏高、出黄汗:加茵陈

        (13)眼病、小便不利:加车前子。

        51五积散

        52吴茱萸汤加减法:

        (1)眩晕 吐水: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头痛、头晕、胃胀、胃中振水音 水舌:苓桂术甘汤。

        53小柴胡汤加减法:

        (1)发热迁延不愈,肩背关节疼痛(外证未去):合桂枝汤

        (2)咳吐黄稠粘痰、心下压痛、大便干结:合小陷胸汤

        (3)胸闷、咽喉或食道有异物感、精神不安定、纳呆、恶心呕吐、舌苔白腻:合半夏厚 朴汤

        (4)咳嗽或哮喘:合半夏厚朴汤

        (5)口渴 浮肿、尿少:合五苓散

        (6)肿瘤放化疗后、肾炎、急性胃肠炎、伤暑:合五苓散

        (7)月经不调、腹中疼痛、大便秘结 面色发黄、形体偏胖、容易水肿、大便稀溏:合 当归芍药散

        (8)慢性肝炎、肝硬化、甲状腺疾病、风湿性多肌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当归芍药散 (柴归汤)

        (9)烦热 关节疼痛:合栀子柏皮汤

        (10)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增多:加连翘

        (11)咳喘迁延不愈,咯稀白痰:加干姜、五味子

        (12)咽痛:加桔梗

        (13)胶原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致关节疼痛不能屈伸或有出血倾向:加生地、白芍

        (14)心中烦 心下痞 肠热利:加黄连

        (15)身痒、皮肤过敏(外证未去):加荆芥、防风。

        54小建中汤加减法:

        (1)面黄、肉松、浮肿:加黄芪

        (2)消瘦、憔悴、痛经:加当归

        (3)小儿肠痉挛:加当归

        (4)产后调理:加当归

        (5)出血多:加生地、阿胶

        (6)腹痛剧烈:加川芎。

        55小青龙汤加减法:

        (1)口干、烦躁:加石膏

        (2)身体瘦弱、心悸、喘促:去麻黄,加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萸肉(填补少阴)

        (3)哮喘慢性期,见面黄、肉松、浮肿:加黄芪

        (4)长期服用激素,其人面色灰暗:加熟地、山萸肉、鹿角胶、制附子、龙骨、牡蛎( 填充少阴)。

        56小陷胸汤加减法:

        (1)胸腹胀痛、胃脘胀痛:加枳实

        (2)呕吐:加生姜、竹茹

        (3)痰稠胶固:加桔梗

        (4)胸胁痛甚:合四逆散

        (5)往来寒热、迁延发热、口苦:合小柴胡汤

        (6)咳喘:合麻杏石甘汤或三拗汤

        (7)心绞痛:加瓜蒌皮、薤白、川芎。

        57三黄泻心汤加减法:

        (1)上腹不适,按之疼痛:合大柴胡汤

        (2)烦躁、神昏、舌红、舌苔黄腻:合黄连解毒汤

        (3)呕吐 心下痞 下利:合半夏泻心汤

        (4)体格壮实、颈项强痛 高血压:合葛根芩连汤

        (5)头晕脑胀(脑充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鸣耳痛、暴发火眼、小 便黄赤、大便干燥:黄连上清丸(1荆芥、防风、白芷、菊花、薄荷、桔梗、川芎、旋复 花、蔓荆子;2黄连、黄芩、大黄、黄柏、栀子、连翘、生石膏、甘草)。

        注意:体质虚弱、精神萎靡、消瘦、贫血、脉弱的人忌用!

        58茵陈蒿汤加减法:

        (1)黄疸、身热、肤痒:合栀子柏皮汤

        (2)胆道感染、腹胀、腹痛、便秘:合大柴胡汤

        (3)反复发热、胸胁苦满、神情默默、心烦、喜呕:合小柴胡汤。

        59玉屏风散加减法:

        (1)儿童、老人体质虚弱,易汗出、易恶风,稍感风寒便鼻塞、流涕:合桂枝汤

        (2)腰背四肢关节疼痛(外证未去):合桂枝汤

        年老浮肿:加黄芪

        ------------黄芪桂枝五物汤

        (3)身重体胖、容易汗出、下肢水肿:合防己黄芪汤

        (4)肝肾功能不全、精神萎靡(附子证) 腹水:合真武汤

        (5)咳喘兼咳声重浊、面黄浮肿:加麻黄。

        60炙甘草汤加减法:

        (1)心悸、动则气促:加龙骨、牡蛎

        (2)食欲减退:加砂仁、山药

        (3)消瘦:加天冬(长肌肉)

        (4)恶心呕吐:加半夏。

        61枳实芍药散

        62猪苓汤加减法:

        (1)尿路感染伴发热:合小柴胡汤

        (2)尿路结石 肾绞痛:猪苓汤 四逆散

        (3)尿黄赤、足癣、湿疹、盆腔炎、阴道炎:加黄柏、连翘、栀子。

        63真武汤加减法:

        (1)口渴 浮肿、尿少:合五苓散

        (2)自汗、糖尿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腰痛、下肢水肿:合济生肾气丸

        (4)甲减、畏寒、嗜睡、困倦:合甘草麻黄汤。

        64栀子柏皮汤加减法:

        (1)皮肤瘙痒流水:合麻杏苡甘汤加生石膏、连翘

        (2)肝病发黄或胆道感染发黄:合大柴胡汤 茵陈蒿汤

        (3)黄带淋漓:合猪苓汤

        (4)尿频、尿急、尿痛:合猪苓汤。

        65栀子厚朴汤加减法:

        (1)食道炎、胃炎、慢支、支气管哮喘见胸闷、气喘、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合大柴 朴汤

        (2)以焦虑、失眠、心境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 症、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合半夏厚朴汤 或温胆汤 或黄连解毒汤

        (3)以黄疸为特征的疾病,如胆囊炎、胆道感染、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妊娠 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新生儿黄疸:合茵陈蒿汤。

        66竹叶石膏汤加减法:

        (1)肿瘤后消瘦、贫血:合炙甘草汤

        (2)出血:加生地、阿胶。

        67八味解郁汤加减法:

        (1)舌体淡润、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润:加干姜

        (2)心烦意乱,胸中窒闷不适(焦虑):加栀子

        (3)舌淡、暗、润,气上冲:加肉桂。

        68八味除烦汤加减法:

        (1)尿频、尿急、尿痛、尿黄:合六一散

        (2)咽喉疼痛:加桔梗、甘草。

        69八味活血汤加减法:

        (1)痤疮、面赤、脱发、腰酸、痛经 下肢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怀牛膝

        (2)咽中异物感、胸闷、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70八味通阳汤加减法:

        (1)口水多、腹泻严重:加干姜

        (2)下肢水肿:加怀牛膝、汉防己

        (3)湿疹:加薏苡仁。

        71四味健步汤加减法:

        (1)其人消瘦、小腿抽筋、大便干结:合芍药甘草汤

        (2)其人肥胖、腹大松软、肉松、肢麻、多汗、浮肿: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下肢皮肤干燥如蛇皮(桃仁证):合桂枝茯苓丸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桂枝茯苓丸。

        72止痉散加减法:

        (1)癫痫、脑胶质细胞瘤:合柴龙牡

        (2)面肌痉挛:合柴龙牡 温胆汤

        (3)小儿多动症、脑瘫:合温胆汤。

        73更年方加减法:

        (1)头晕、浮肿:合真武汤

        (2)月经不调、大便干结(血不利) 面目下肢水肿(水不利):合当归芍药散

        (3)面黄、浮肿、恶寒、无汗、嗜睡、困倦:合麻黄附子甘草汤。

半夏厚朴汤有中成药吗

       呵呵,治疗梅核气是很简单的,在北京没必要在挑医院,只要是正规中医院就行的,关键是,你得调情绪,西医属于神经范围的,给你带个资料,是不外乎这些的

       1.主方半夏厚朴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香附12克,紫苏12克,白芍15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生姜3片。水煎服。 胸胁苦闷者,加柴胡12克、薤白15克。口干,舌质偏红者,加夏枯草12克、杭菊10克。 梅核气 以咽喉中常有异物感,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证。如梅核阻于喉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故名。其病因与七情不畅、气血痰郁有关,多发于女性。相当于西医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病。 “梅核气”一名首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有关病证记载最早却见于战国晚期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其曰:“心脉大甚为喉营”,即言喉间有物。汉代《金匮要略》描述了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症状及治疗。 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 此病既无全身病变,更无前驱症状。惟觉喉头有异物感,无疼痛,往往在工作紧张时或睡着后或专心做事时可以完全消失,闲暇无事或情志不畅时异物感明显,当吞咽口涎或空咽时更觉明显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而进食时,则毫无梗阻感觉。很多病人恐惧是喉癌或食道癌而致思想负担沉重。借助现代仪器局部检查及X线吞钡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常伴有精神抑郁,心烦疑虑,胸胁胀满,纳呆,困倦,消瘦等。妇女常见月经不畅,舌质暗滞,脉弦。治疗宜疏肝解郁、行气散结,用半夏厚朴汤,肝郁不舒用逍遥散加减。 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引起,因此细心开导、解除其思想顾虑,有益于疾病痊愈。此外,也应少食煎炒辛辣食物。 以咽喉中常有异物感如梅核阻于喉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证。多发生于女性。相当于西医的神经官能症或癔球。梅核气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肝郁脾滞,津液不得输布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患者自觉咽喉中有异物感,无疼痛,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碍饮食,时轻时重,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纳呆,困倦,消瘦,妇女月经不调,舌暗,脉弦。治宜疏肝解郁,消痰散结,方用半夏厚朴汤、逍遥散等。 梅核气 病名。咽喉部有异物感。以其发如梅核窒碍咽喉,故名。《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载述咽中如有炙脔”;当属此病。《赤水玄珠·咽喉门》:“梅咳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古今医鉴·梅核气》:“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厉痰郁结,致斯疾耳。”因情志郁结,痰气凝滞所致。治宜理气解郁化痰,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四七汤、噙化丸等方。本证见于慢性咽喉炎、神经官能症等疾患。

       问题一:有半夏厚朴汤的中成药吗 这样的情况属于汤剂的  〖方源〗 《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组成〗 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15g) 苏叶二两(6g)逍遥散主要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30克,炙甘草15克,煨生姜,薄荷适量,共为散.也可按比例煎服.在线医生为您服务

        问题二:梅核气吃半夏厚朴汤是中药吗都有什么怎样服用在哪能买... 病情分析: 梅核气是中医病名,症状有咽内异物感,但不妨碍饮食。症状的轻重与情志的变化有关。检查咽喉各部所见均属正常,无任何有关的阳性体征。意见建议:半夏厚朴汤由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苏叶组成。找医院中医检查是属于梅核气,开药到中药店买回中药煎水服用。

        问题三:半夏厚朴汤里的半夏是哪种半夏 如果是张仲景原文的话,半夏厚朴汤应该是水洗生半夏,但是生半夏药房多不备。

        故而可以根据病人情况,来决定半夏种类。

        比如伴有呕吐的可以用姜半夏;痰湿重的可以用法半夏。

        但是目前法半夏似有炮制过度的嫌疑,所以一般临床上我习惯用姜半夏。

        问题四:半夏厚朴汤的方义 本方证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

        问题五:能从网上购买半夏厚朴汤药吗 能从网上购买半夏厚朴汤药,淘宝有。

        问题六:这个中药方子“半夏厚朴汤”怎么用? 半夏厚朴汤源自《金匮要略》,是主治咽喉部有异物感的专方。

        组成: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首先,看得出来楼主对中医很有兴趣,赞一个!!

        其次,我得告诉楼主这样一个客观情况,《金匮要略》作者是张仲景,生活年代是汉代,当时的度量衡和后世差别很大,在其著作中,涉及到的重量单位有两,升,方寸匕,钱匕等。此外升亦作体积用,当时之一升约合现在的200毫升(这个算是量偏大的,还有量偏小的换算观点)。

        汉代度量衡折算成现代,约为:古之一两,折十六制之一钱。算下来,大概是3g。一升的话,在重量上约是十六制之六钱到一两,也就是18~30g。此外,厚朴亦有按照“尺”算的。

        因此,原方计量大概应为:半夏18g,厚朴9g,茯苓12g,生姜15g,苏叶6g

        所以,楼主自己算的药量都是偏大的,尤其是半夏一升,如果是130g的话,估计能放倒两头牛了

        问题七:半夏厚朴汤有什么作用 别名 厚朴汤、大七气汤、四七汤、厚朴半夏汤、七气汤、四七饮

        处方 半夏1升,厚朴3两,茯苓4两,生姜5两,干苏叶2两。

        功能主治 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 厚朴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大七气汤(《三因》卷八)、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直指》卷五)、四七饮(《杏苑》卷四)。

        各家论述 1.《金鉴》: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2.《金匮方歌括》:方中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郁气。郁散气行,而凝结焉有不化哉。

        临床应用 1.梅核气:张某,女,52岁、半年来咽部似有所塞,犹如梅核,如絮如膜。咽不下,咯不出,腹部作胀,有气攻冲,大便秘结,得矢气则舒,苔薄腻,脉沉弦。气机失畅,痰凝气滞,化痰导滞为主,半夏厚朴汤加枳实9g、姜竹茹9g、莱菔子9g、全瓜蒌12g、生甘草1.5g,2剂后咽部阻塞感消失,精神好转。

        2.胃脘痛:谢某,男,21岁,脘痛牵引两胁,胸闷嗳气频频,纳谷乏味,口渗清涎,脉象弦滑,舌苔薄腻。病起肝郁气滞,痰湿内阻,胃失和降,拟半夏厚朴汤损益,姜半夏1钱半、制厚朴6分、云茯苓4钱、苏叶1钱半、大麦芽4钱、炒枳壳1钱半、新会皮1钱半、粉甘草8分。服上方2剂后,脘痛大减,惟负重力屏气后又致胸闷且痛,原方加竹茹3钱,红枣4枚,2剂后愈。

        3.眩晕:徐某,男,46岁,头晕,目眩,耳鸣,作泛呕吐2天,视物旋转,头不能转侧,动则眩晕更甚,不思食,食入作泛呕吐。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中医会诊,除上述症状外,观形体稍胖,闭目怕睁,时有干恶,苔白腻,舌质稍胖淡,脉弦滑。拟下气消痰,降逆和胃,佐平肝熄风。取半夏厚朴汤加减:制半夏10g、川厚朴10g、云茯苓10g,老苏梗10g、珍珠母(先煎)30g、双钩藤(后入)15g、代赭石(先煎)15g、广皮5g、炒苍术10g、建泽泻10g,5剂。服3剂后,自觉眩晕好转,能进些饮食,5剂毕,行动自如。

        摘录 《金匮》卷下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加减半夏厚朴汤”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